趙匡胤曾承諾厚待柴榮子孫,專家考證他在說謊:柴家已斷子絕孫
2023/07/11

唐朝滅亡后,進入了一個混亂時期,史稱五代十國。公元951年,后漢武將郭威打著「清君側」的名義,推翻隱帝劉承祐,建立后周政權。

然而郭威在位三年,便駕鶴西去了。偏偏他的兩個兒子均在后漢時喪命于汴梁,于是其養子郭榮繼位,是為周世宗。

郭威其實是郭榮的姑父,而郭榮本姓柴,被收養后改姓郭。郭威柴榮這對「父子」雖無血緣關系,卻同樣命比紙薄。公元959年,當了六年皇帝的柴榮也追隨先帝而去,終年不過39歲。

柴榮死后,其第四子柴宗訓被推上了皇位。亂世之中,八歲的柴宗訓成了一個傀儡。不過一年時間,從陳橋便傳來趙匡胤兵變的消息。

而郭威當初恐怕做夢都想不到,趙匡胤篡位這招就是跟他學的。并且趙匡胤當上皇帝后,曾承諾厚待柴榮家人,后世《水滸》中也有描寫,被傳為一段佳話。

但直到專家考證才發現,趙匡胤完全是在說謊,柴家人早就斷子絕孫了。

趙匡胤偷學一招——「黃袍加身」

趙匡胤本是官宦之后,父親趙弘殷乃是后漢圣都指揮使。但趙匡胤年輕時卻好游蕩,向來居無定所。

在襄陽寺借宿期間,有位老和尚見他年紀輕輕卻如此落魄,就給了他一筆錢,并囑咐他只要一路往北走,定能加官進爵。于是趙匡胤就聽從老和尚的建議,北上投奔到樞密使郭威的軍中。

沒多久,郭威就給趙匡胤好好地上了一課。

乾祐三年(950年),郭威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兵變。后漢隱帝劉承祐得知,殺了郭威一家老小,此舉反倒讓郭威叛逆之心更加堅決。

結果不到一年,后漢軍兵敗,郭威入京。皇帝劉承祐在逃跑途中被手下郭允明手刃。

郭威入京后,與劉承祐同宗的徐州節度使劉赟被封為帝,但郭威卻將他囚禁在宋州。然后郭威逼著太后李三娘聽政,命自己為監國。此時,后漢已經名存實亡了。

廣順元年 (951年)正月,契丹南下。郭威得到消息后,立馬率軍北上。初五,部隊剛到澶州,郭威便黃袍加身。

大軍回到開封后郭威正式稱帝,國號大周(為區別于周朝,后世皆稱后周)。

而皇帝劉赟被秘密毒死,太后李三娘被囚禁,三年后病死。

顯然,趙匡胤作為郭威的手下,也參與其中,這對其日后「黃袍加身」不可謂影響不深。

郭威稱帝后,趙匡胤也因作戰有功,被封為滑州副指揮使、東西班行首。這兩個官職雖然不大,但極為重要,尤其是東西班行首,相當于京師警衛長。而郭威把保衛自己性命的要職交給趙匡胤,也足見對他的信任。

但是,真正讓趙匡胤飛黃騰達的,還是柴榮身份的轉變。

你這麼猛,原來一直讓著我

郭威攻入開封時,其子郭侗、郭信均被隱帝所殺,于是郭威就收養柴榮為義子。這就預示著,柴榮很可能就是后周的下一任皇帝,而趙匡胤顯然也看出了這點。

廣順三年(953年),柴榮被封為開封府尹,進封晉王,趙匡胤則為開封府馬直軍使。

馬直軍使這個官職雖然也不高,但好就好在趙匡胤和柴榮兩人都被封在開封,這無疑給了趙匡胤「巴結」柴榮的機會。

于是,趙匡胤和柴榮二人就經常相約出門喝酒,酒酣之際二人還比試武藝,但趙匡胤自然輸多贏少。久而久之,柴榮越加賞識和信任趙匡胤。

顯德元年(954年),郭威駕崩,柴榮果真繼位。趙匡胤則直接被任命為禁軍(中央軍)統領,這個官可就不算低了。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更讓柴榮徹底改變了對趙匡胤的印象。

郭威死后,北漢和契丹就組成聯軍,趁機攻打后周。柴榮得知消息御駕親征。雙方軍隊交戰于澤州高平城(今晉城高平市)巴公園。

按理說,皇帝御駕親征,本應旗開得勝,但誰知后周右路軍指揮樊愛能貪生怕死,在戰斗中逃跑了。戰將臨陣脫逃乃兵家大忌,這讓后周大軍瞬間亂作一團。

結果就在這時,趙匡胤振臂高呼:皇上深陷險境,我等當拼死一戰!于是率部向敵軍右側沖鋒陷陣,似有萬夫不擋之勢。

而大將張永德見狀,也從敵軍左邊的高地以箭矢發動進攻。趙匡胤與張永德通力合作,對敵軍形成夾擊之勢,北漢軍被沖的七零八落,潰不成軍,節節敗退。

後來趙匡胤乘勝追擊,打至北漢都城太原時,胳膊不幸被箭矢刺中,柴榮心疼他,趕忙下令鳴金收兵。

但經此一戰,趙匡胤在戰場的勇猛作風,傳遍軍中。班師回朝后,柴榮論功行賞,趙匡胤被封為殿前都虞侯,并嚴州刺史,一躍成為殿前司三把手。

之后的幾年,趙匡胤在尸山血海中替柴榮奮勇廝殺。西敗后蜀,奪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將江北淮南十四州變為后周疆土;北破遼國,連克三關三州,壯大后周疆域。趙匡胤也因功被封殿前都指揮使,晉升為殿前司二把手。

按照這個勢頭,后周在柴榮的帶領下收復中原,一統天下,也未必沒有可能。

但是,就在柴榮春風得意之際,意外再次發生了。

一個神秘的牛皮口袋,成就了趙匡胤

在北伐契丹返軍路上,柴榮閱讀各地所上文書時,收到了一個牛皮口袋,打開一看,里頭有塊木板,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

世宗在道,閱四方文書,得韋囊,中有木三尺余,題云「點檢作天子」,異之。——《宋史》卷一·本紀·太祖一

這讓柴榮驚出了一身的冷汗,因為點檢指的就是殿前都點檢一職,這可是后周禁軍的最高首領。

而這塊木板出現時,擔任點檢的正是高平之戰中配合趙匡胤的張永德,他是柴榮的表妹夫。這似乎是上天在昭示:張永德有反叛之心。

至于張永德到底有沒有反叛之心,柴榮并不清楚。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他還是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擄了張永德的職位,而將一直只知道打仗,不曾參與官場爾虞我詐的殿前司二把手趙匡胤提拔為點檢。

而關于那個木板,后世也是猜測不斷。顯然這塊木板是有人刻意為之,至于是誰干的,也是眾說紛紜。

有說是趙匡胤干的,畢竟是他取代了張永德;也有些人說是李重進干的,因為李重進是「侍衛司」

的老大,湊巧的是,李重進同張永德二人向來不對付。

但筆者還是更傾向于趙匡胤干的,因為他後來做的一件事似乎驗證了這一點。

不過,不管是誰干的,趙匡胤上任點檢后,「點檢做天子」似乎就預示了他的命運。而柴榮并不知道,自己提拔趙匡胤這一舉動,坑了7歲的兒子一把。

趙匡胤:我醉了,你們想咋辦就咋辦吧

在收到「點檢作天子」幾天之后,柴榮就病逝了。由于當初郭威叛亂時,漢隱帝殺了郭威一家老小,其中也包括柴榮的前三子柴宗誼,柴宗誠和柴宗諴。

此時柴榮僅存的幾個兒子中,就以柴榮的四子柴宗訓居長。于是顯德六年(959年)六月,柴宗訓繼位,即周恭帝。

由于柴榮死得突然,未來得及定下輔政大臣,便只能按照慣例由符太后聽政,宰相范質輔政。然而符太后一介女流,根本不懂朝政;范質雖為官清廉,但性格急躁,見風使舵,也實在不是合適的輔政人選。

于是這個時候,手握重兵的趙匡胤,就搞起了小動作。

柴宗誠即位不久,趙匡胤便悄悄地給軍中要職來了個大換血。禁軍殿前副都檢點被趙匡胤換成其少年好友慕容延釗;殿前都虞侯被趙匡胤的布衣故交王審琦所得。趙匡胤其他幾個兄弟,也都在軍中獲得了大大小小的官職。

至于李重進侍衛司那邊,趙匡胤同樣沒放過,他同符太后密謀將李重進外放,由其好友韓令坤接任。

至此,整個禁軍儼然成為了趙匡胤的私人軍。要說趙匡胤沒有二心,他那些軍營里的兄弟都萬萬不會相信的。

所有人都靜待時機,而時機也悄然而至。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突然謠傳出一則消息:契丹將聯合北漢進攻后周。

當庭的宰相范質等人尚且沒有驗證消息真偽,就趕忙讓趙匡胤率領大軍北上。

當趙匡胤大軍行至陳橋驛時,那些追隨著趙匡胤的軍士露出了一副你懂我也懂的表情。

于此同時,京中小童唱著不知道從何處傳來的歌謠:「出軍之日,當立點檢做天子」。

再看趙匡胤,此時他佯裝大醉,躺在案幾上,親弟弟趙匡義(趙光義)拿出一件不知從何處找來的龍袍,披在了醉酒的趙匡胤身上。

在山呼海嘯的萬歲聲中,趙匡胤就這麼「被迫」推上了帝位。

按照原計劃,已經成為皇帝的趙匡胤該去抵御契丹和北漢聯軍了,然而,他卻轉身帶兵回了開封。

那時,整個殿前司都已經被趙匡胤收入麾下,只有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韓通負隅頑抗,但他完全沒能力頂住趙匡胤大軍的侵入。

趙匡胤入朝后,宰相范質臨陣投降了,小皇帝柴宗訓被逼著頒下退位詔書后,被貶為鄭王,同符太后一同住在西宮。

所以這一切也能驗證,當初點檢做天子的流言,很可能就是趙匡胤干的,讓自己日后登位顯得那麼順應天命。

趙匡胤當上皇帝后,承諾善待老東家后周。他于是吩咐部下起草詔令:

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輩不得驚犯。——《宋史·太祖本紀》

并立碑為誓:

柴氏子孫有罪者,不得加刑……亦不得連坐支屬。

——陸游《避暑漫抄》

這一招,顯然為他留下了極好的名聲。乃至後來在小說《水滸傳》里,都曾提到柴家后人手上握有太祖賜予的丹書鐵券。

但是現如今,根據專家考證,卻發現當年趙匡胤耍的一手好陰謀。

我都是平民了,你還不放過我?

史書記載,開寶六年(公元973年),當了半年皇帝的柴宗訓病逝,死于湖北房縣的深山老林,年僅20歲。而按照趙匡胤此前的做法,他怎麼也該是死于西宮。

柴宗訓死后,趙匡胤聞訊為他素服發哀、輟朝十日,又將柴宗訓與柴榮合葬一處,給了個「恭皇帝」的謚號,倒也算得上是厚待了這位前朝亡國皇帝。

但柴家其他的后人,就沒這樣的結局了。

柴宗訓頒布退位詔書時,他還有三位弟弟存世,為曹王柴熙讓,紀王柴熙謹和蘄王柴熙誨。

但趙匡胤黃袍加身后,先是柴熙謹在北宋建立第二年莫名死去;后是柴熙誨被北宋名將盧琰收為義子,改名盧璇。因此柴熙誨以后就算生了孩子,也再不可承柴姓之宗廟了。

而至于曹王柴熙讓,其下落有兩個說法,一個是歐陽修《新五代史》記載,柴熙讓、柴熙誨二人均不知所蹤。

但后世專家考證,柴熙讓可能并未失蹤。

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柴熙讓因害怕宋太宗趙光義加害,帶著家眷南逃到了吉州廬陵彰華鎮(現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藤田鎮),過起了男耕女織的平民生活。但朝廷還是沒打算放過他。

後來官兵追至彰華鎮,柴熙讓脫下衣服鞋子扔到池塘里,自己則躲藏了起來。官兵看到衣服鞋子后以為柴熙讓投河自盡,于是放棄捉拿回京復命了。藤田鎮至今有「龍袍塘」,據說就是為了紀念柴熙讓的。

柴熙讓死里逃生后,投奔當地一寧姓老婦,被收為義子,柴熙讓的兒子柴少嬰就改名為寧少嬰,從此入寧姓族譜。

此事正史未載,但《永豐縣志》,《隆堯縣人物志》均有載,不過里面民間說法成分較多。

并且就算這事是真的,也反映出了兩個問題。一、趙氏已經對柴氏下死手了。二、柴熙讓若真的活了下來,他和柴熙誨一樣已經改姓,不可能再列入柴氏宗廟了。

而柴宗訓去世之前留的五子,分別為柴永崎,柴永廉,柴永惠,柴永孝,柴永盛。可是這五人的資料幾乎等于空白,因此專家斷定,就連柴宗訓都未得好死,此五子定然早已不在人世。

至于柴榮另一個后人,楊家將六郎楊延昭之妻柴郡主,其實和柴進一樣,完全是小說演義繹杜撰的人物。

因此柴氏一族在趙匡胤,最晚在趙光義之時,就已經斷子絕孫了。所謂的丹書鐵券,不過是皇帝的老謀深算罷了。

結語:

趙匡胤黃袍加身這招,學自郭威。但郭威與劉承祐的仇恨不共戴天,相比之下,趙匡胤與柴氏則和睦多了。因此趙匡胤沒有像郭威那樣,第一時間對先主一家趕盡殺絕。

但其實從趙匡胤陳橋兵變開始,柴室后人的命運就已經被安排了。畢竟歷史上,對于像柴宗訓這樣的「前朝余孽」,為了江山穩定都會斬草除根。因為趙匡胤太明白,只要宗室血脈一日不除干凈,臥榻之上便一日睡不安慰。

所以趙匡胤的做法就是,讓柴氏一族留有顏面地慢慢殆盡。雖然卑鄙中留著一絲人情味,但終究還是卑鄙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