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孫蕓:把中華美食帶向世界,堪比李子柒,百歲之年活成傳奇!
2023/07/22

我想我改變了大家對中餐的認知。」

她謙稱:「 我沒有創造中餐,我只是把中餐帶給了美國人。「

CNN報道贊譽她像普及法餐的茱莉亞·查爾德一樣,重新定義了美國中餐。

她百歲離世后,美國媒體為之震動,《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舊金山紀事報》、CNN電視台等一線新聞媒體,不約而同發表了這個消息,遺憾地宣稱:「 她的離世,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她,就是被稱為美國「中餐女王」的江孫蕓女士。

她的孫女說:「 我想念我祖母的親切溫暖,她的無畏,她的智慧和活力,她永不停止的好奇心。

無畏、智慧、獨立,江孫蕓的百歲人生,堪稱一部傳奇。

江孫蕓,是冠夫姓后的名字,她原本姓「孫」。

1920年9月18日,無錫望族孫龍光的妻子,生下了第七個女兒「蕓」,家人稱她「七姑娘」。

「蕓」,是一種香草,也寓意「蕓蕓眾生」,平凡無奇。

七姑娘的人生,卻走得很不同凡響。

幾年后,孫龍光出任中法鐵路材料廠廠長,全家遷居北平,住進史家胡同51號。

這座大宅有七進,52個房間,林木高大,花草繁茂。

孫龍光夫妻都喜歡美食,講究品位。為品嘗不同地域的美味,家里聘用了兩位廚師,一個做上海菜,一個做北方菜。

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經常就菜肴的不同風味和制作方法進行品評,交流;耳濡目染中,七姑娘對食物的品鑒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深得中華美食文化的精髓。

見得多,嘗得多,優越的家庭環境,養成了七姑娘對食物精準的記憶和不俗的格調。

家里有12個傭人,照顧著10個孩子,有專門的裁縫和鞋匠。

七姑娘是名副其實的名門閨秀,十指不沾陽春水。

父親孫龍光曾留學法國,思想開明,并不用中國傳統的文化來教導子女,反而給他們很大的自由,孫家的女孩子沒有一個裹小腳的,還全部接受了大學教育。

抗戰爆發后,剛從輔仁大學畢業的孫蕓和姐姐一起逃難到重慶。

22歲的孫蕓,出落得亭亭玉立,明艷動人,引來了一群富家貴公子的追求。

其中追求最熱烈的,是蔣介石的二兒子蔣緯國。

但孫蕓認為,嫁入蔣家這樣的大家庭,只能被當成籠子里的「金絲雀」,毫無自我可言,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想嫁入豪門嗎?不,我就是豪門。

被富養的女兒,自有選擇的底氣,也有說「不」的勇氣。

孫蕓放棄了做「太子妃」的機會,選擇了輔仁大學的教授江梁。二人很快結婚,孫蕓隨夫赴日任外交官,成為「江孫蕓」。

她生下一雙兒女,冬天坐在白色的奔馳車里,把雙手伸進貂皮袖筒里保暖,過著養尊處優的貴婦人的生活。

1959年,江孫蕓遠嫁美國的六姐喪夫,她飛去舊金山陪伴安慰寡姐。

這一去,改變了江孫蕓的命運走向,開啟了她新的人生。

姐姐家住在唐人街附近,江孫蕓常和姐姐去中餐廳就餐。

中餐廳里蒼蠅亂飛,衛生臟亂,菜品也只有蛋花湯、炒雜碎(肉絲炒菜絲)、芙蓉蛋之類,米飯還用胡蘿卜和豌豆炒過,最離奇的是,炒菜上還擠上了很多番茄醬、沙拉醬,變成了一團面目模糊、口味酸甜的怪模樣。

「這是中餐嗎?」江孫蕓驚問。

「是的。」姐姐聳聳肩,「這些是美式中餐。」

「我不記得自己在中國吃過這些啊。」和自己吃過的中餐比,簡直天壤之別。

「我要把真正的中餐介紹給美國。」

不久,有兩位熟人朋友,想盤下當地一家中餐館自己經營,請江孫蕓幫忙去翻譯兼談合約。江孫蕓一口應承,并熱情地開出一張支票,幫朋友墊付了1萬美元房租定金。

一切準備就緒,朋友打了退堂鼓,轉身回國,而房東說什麼也不肯退定金。

一萬美金,對她的家庭來說,當時也不是一筆小數目。突如其來的變化,讓她措手不及。

江孫蕓做出了大膽的決定:「 我自己開好了。」

家庭環境多年的飲食影響,每一道食物的味道與做法,已經牢牢地刻在了江孫蕓的腦海里。

「我從未做過,但我知道食物的味道和外觀」;「我的口感和記憶力,就是食譜。」

當時的中餐館,都是在拼價格,為適應美國人的口味,菜式單一,制作粗糙,大多是底層勞動者食用。

「你做,我嘗」的模式下,江孫蕓和廚師反復試驗、討論、排列出了200多道原汁原味的中式菜肴。

我一定要做純粹的中國菜,就算失敗了,也讓美國人知道,中國菜有那麼多選擇。

1960年,江孫蕓的「福祿壽」中餐廳正式開業,僅有55個餐位。

俗話說,三思而后行。三思之后,也許江孫蕓就沒有勇氣開這個店了。

她很快發現,想象豐滿,現實骨感。

她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她不會說廣東話。

當時闖蕩舊金山的,大部分是廣東人,不會說粵語,幾乎寸步難行。

廣東菜不用的食材,就沒有人進口;聽不懂粵語,菜販不給江孫蕓賒賬,開支票都不收,還摔在她臉上;不給她留菜、不送貨,每天稍微去晚一點兒,就買不到新鮮的食材。

開了店就沒錢買車,她每天要搭公交車去菜場采購,坐出租回來,每周開七天做七天,中飯晚飯,從不休息。

采購不容易,招工也困難。

沒有工人,江孫蕓只好自己動手,蹲在廚房擦灶台、擦地板,收拾桌位,連洗手間都自己刷。

原本「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千金大小姐,很快被磨煉的十指粗糙,雙手布滿老繭。

福祿壽餐廳提供鍋貼、酸辣湯、宮保雞丁、樟茶鴨、拔絲香蕉、紅燒肉等特色菜譜,後來,又第一個把北京烤鴨引入美國。

見了菜品的顧客說,「 我之前完全沒見過」;吃過的食客說:「 天哪,這味道吃起來完全不一樣」。

最初的兩年,生意很清淡。波克街的位置比較偏僻,「福祿壽」餐廳的定位是中高檔,價格昂貴,一籠6個的小籠包就賣一塊錢,而其他中餐廳,三、四元就能吃一個中式套餐了。

有一天,江孫蕓父母的一位白俄老友走進她的餐館,認出她驚問:「你是七姑娘?你在這里打工啊?太可憐了!」

吃了她的菜后,聽說是江自己的店,又說:「這菜太好吃了。你出身名門卻來這兒開這個小館。我要幫助你。」

過了幾天,他帶了一個陌生男人來吃飯,兩人為餐桌上的美味贊不絕口。

第二天,店里的電話一直響,全部是訂位的,晚上門口甚至開始排隊,很多客人拿著報紙來,指著標題「 新發現一個提供真正中國食物的餐館」,點名要專欄里寫的菜。

江孫蕓這才知道,那個陌生男人,就是赫伯·凱恩,《舊金山紀事報》的美食評論家,有決定餐館生死的勢力。

隨后,福祿壽餐館的生意越來越好,方圓幾百里的有錢人都來吃,餐館天天排隊。

江孫蕓看中漁人碼頭面海的一個店面,裝修需要100萬元。銀行經理問江孫蕓要貸多少錢?有沒有房地產、汽車、信用卡等來抵押?

「我有件首飾,還有四件皮大衣。」

經理大笑:「江太太,我拿你的皮大衣干什麼?我又不能穿!我很想幫你,但實在沒辦法。」

抵押,她沒有;找人合作呢?她抬頭一遍遍掃視著餐廳的客人,誰可以幫忙?

在她的請求下,「福祿壽」餐館的一位常客,是加州航空公司創始人之一,同意幫她聯名簽約,她才借到了錢。

成功和努力有關系,但在機會來臨的時候,能把握住的人卻不多。

新「福祿壽」餐廳開張那天,賓客云集,每人餐券250元,300個餐位銷售一空。

江孫蕓把當天的收入,全部捐給了舊金山歌劇院。凱恩在專欄中寫:「 餐館捐出的錢,要賣成千上萬個餃子才能賺回來。」但江孫蕓認為,這是一次最好的公關投資。

此后,全世界各地的名人來訪舊金山,如果吃中餐,都會選擇「福祿壽」。江孫蕓的餐廳成為舊金山著名的社交場所,經常舉辦重要的聚會。

自助者,人助之,天亦助之,福祿壽的生意蒸蒸日上。

江孫蕓塑造了一種餐飲文化,從中餐的用餐順序到餐桌禮儀,她都試圖帶到美國。

她通常中午開店,早上在餐館開烹飪班,傳授中國傳統美食的做法,包括自己摸索出來的心得:用第一道菜迅速抓住顧客的味覺,由最后一道菜完美收尾,這樣,用餐者就會念念不忘。

為了打破美國人對中餐的「低劣」印象,江孫蕓摒棄了中餐廳常見的大紅、金色和龍鳳裝修,改用中國山水畫、書法來裝飾餐廳。

而她自己,每次都穿上漂亮的旗袍,帶上珍珠項鏈,走近餐桌,為顧客斟茶、選酒,講解中國的美食文化。

極具親和力、品味高雅的江孫蕓,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食客,這些人不僅為了品嘗美味,也期待結識這位獨具東方美的女主人。

著名的杰斐遜飛機樂隊、電影明星伊麗莎白·泰勒、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夫婦、披頭士樂隊、著名男高音帕瓦羅蒂、影星施瓦辛格等社會名流,都成為餐廳的常客,也和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中餐,在江孫蕓手下,已經躋身于「高檔」之列,美國國務卿、丹麥國王,舊金山市長等都曾在這里設宴款待嘉賓。

1991年,71歲的江孫蕓賣掉了「福祿壽」餐廳,過起退休生活。

但她的生活仍然豐富多彩,她擔任很多大廚的老師、餐廳的顧問;參加美食節、做演講,分享征戰多年的廚房智慧,用自己的經歷激勵后輩。

而江孫蕓開發出的菜單和烹飪方法,一直被美國的中餐館大量沿用,開枝散葉。

2013年,江孫蕓被授予詹姆斯·彼爾德終身成就獎。這個獎項被稱為「餐飲奧斯卡」,代表了烹飪行業的至高榮譽。

她是唯一得到這個獎的亞裔,也是唯一的女性。

領獎的時候,江孫蕓身穿最愛的大紅色牡丹旗袍,頸間戴一條翡翠項鏈,93歲的老太太,笑容明媚得像個年輕女孩。

站在領獎台上,她說:「 我所有的堅持和付出就是為了讓你們知道——全世界最好吃的食物就是中國菜!

2020年10月28日,100歲高齡的江孫蕓女士,在舊金山辭世。80歲時,她做了直腸癌手術,護士用輪椅推她出來,指著一個樓梯說,以后如果你不想坐輪椅,現在就從這個樓梯一步步爬上去。

江孫蕓看著那一個個台階,咬緊牙關,疼的眼淚直流,但真的一步步走上去了。以后她天天堅持鍛煉,再也沒用過輪椅。

因為足夠渴望,總有勇氣面對所有的困難。

她開餐館,遇到無數個難題,她都沒有退縮,反而咬牙堅持下來,「 做純粹的中國菜」和「 把真正的中餐介紹給美國」的念頭,支撐著她沿著這條路一直走過來,直到她登上詹姆斯·彼爾德終身成就獎的領獎台。

江孫蕓最喜歡的一句諺語是 「如果你能做什麼事兒,就去做好了。」秉持這種人生哲學,她開創了「福祿壽」餐館。

她用一己之力,歷經四十年努力,徹底改變了美國人對中餐的偏見。

「福祿壽」是連續三年唯一得到Mobile Award五星獎的中國餐廳,《Holiday Magazine》雜志連續32年推薦她的餐廳,《花花公子》雜志稱贊「福祿壽」是最美味的中餐廳。

江孫蕓有兩條樸實的人生信條:其一是,努力工作。

好萊塢演員莎莎·嘉寶和她母親來到餐館時,她母親上前握住江孫蕓粗糙生繭的手,對女兒說:「看看,知道為什麼要結婚了嗎?結了婚你就不用這麼辛苦的干活,把手弄成這樣。」

江孫蕓卻自豪地笑了:不,我把它看做努力工作的最高獎章。

其二是,樂享生活。

她常說:你要想活這麼長時間,你就要開心地活。

那種粉紅色的Crystal香檳酒,是她的最愛;她形容一道菜好吃,常說鮮得眉毛都掉了;她追星,見到偶像施瓦辛格,她歡呼「那個時刻太偉大了」

;她還愛美,每次Party都會梳妝打扮一番,穿戴得整整齊齊……

她有一顆年輕快樂的心,90歲生辰時,還在電話那頭對朋友喊:「我現在還沒有男朋友呢!」

江孫蕓這個世家名媛,孤身來到北美,開餐廳純屬意外,但她克服重重困難,腳踏實地地把「意外」變成了「成就」;她對生活的執著與樂觀,就像她做的菜一樣,有正確的調料配比,在恰到好處的火候出鍋,使她得以優雅過一生。

寫到最后,柴叔猶記江孫蕓說的那句諺語,「如果你能做什麼,盡管去做」,柴叔還想說,如果你想做什麼,也盡管去做吧。

你想,你能,你可以。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