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再興:徐達的岳父,朱元璋雖殺了他,明朝13位帝王仍流著他的血
2023/07/20

一、謝再興身份的推測

關于謝再興此人,《明史》并沒有給他立傳,但他在《明史·太祖本紀》和《明史·李文忠傳》幾篇中都有出場。《明史紀事本末》中也有謝再興的出現。只是,這些史料對謝再興的記載都是片段式的。記載比較詳細的,還是《國初事跡》,其中記載:

樞密院判謝再興,乃都督朱文正岳父,跟隨太祖克婺州。與胡大海打紹興回,太祖以親命守諸暨。

這段記載的日期是在至正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62年。這里有三個關鍵信息:

第一,謝再興是朱文正的岳父。

第二,謝再興當時擔任朱元璋麾下的樞密院判。

第三,謝再興和胡大海一起攻打紹興,後來因胡大海被殺,謝再興獨自領兵守諸暨。

熟悉明朝初年歷史的讀者應該知道,胡大海是朱元璋創業初期最重要的將領之一,他文武雙全,不僅作戰勇猛,還懂得禮賢下士。

劉伯溫、宋濂等人皆是胡大海推薦給朱元璋的。可惜的是,公元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二月胡大海被叛徒蔣英弒殺.若胡大海不死,明朝建立后,至少也能和常遇春、馮勝等人同列。

而謝再興既然和胡大海一起攻打紹興,而后又接替胡大海的位置,可以說明,在朱元璋創業初期,謝再興不管是能力還是地位,都應該是位于前列的。

關于謝再興的地位,還有一個人可以參考,此人就是耿再成。在朱元璋創業初期,有兩位姓耿的名將,合稱「二耿」,一人是耿君用,另一人是耿再成。耿君用死于1356年,被張士誠所殺,他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耿炳文。而耿再成則和胡大海在同一年被叛徒所殺。《明史·太祖本紀》記載:

二月,降人蔣英殺金華守將胡大海,郎中王愷死之,英叛降張士誠。處州降人李祐之聞變,亦殺行樞密院判耿再成反……

意思是說,胡大海被蔣英所殺,而幾乎同時,耿再成被李祐所殺。耿再成臨終前的職位正好是樞密院判,這和上文提到的,謝再興的職位是一樣的。

可以看出,謝再興和耿再成是平起平坐的。而《明史·耿再成傳》有明確記載:

耿再成,字德甫,五河人。從太祖于濠。

也就是說,耿再成是朱元璋在濠州時的舊部,是「從龍」最早的那一批人。而謝再興和耿再成地位一樣,說明謝再興也許也是朱元璋最早的舊部之一。

再參考耿再成的結局,朱元璋稱帝后,對曾經戰死的功臣進行追封,耿再成被追封為泗國公,可見耿再成功勞之大。所以說,若謝再興最后沒有背叛朱元璋,他在明朝開國之后,至少也是一個公爵。

綜上所述,雖然史料對謝再興沒有系統地記載,但根據以上信息和參考,筆者可以推測,謝再興或許是朱元璋最早的舊部,他隨朱元璋南下,立功甚多,最后官居樞密院判。正是因為如此,朱元璋才和謝再興彼此熟悉,他才將謝再興的女兒許配給朱文正。

二、謝再興的實力

眾所周知,胡大海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363年,朱元璋和陳友諒之間發生了「鄱陽湖之戰」,此戰是朱元璋成為一方梟雄的轉折點,而在此戰之前的一年,朱元璋早期的將領所剩并不多,例如胡大海、花云、丁德興、馮國用(馮勝之兄)等人都陣亡了,朱元璋一方面很珍惜這幫老伙計,另一方面又陸續培養了鄧愈、李文忠、郭英等年輕將領。

所以,在朱元璋攻占皖南和浙西的時候,基本上是新老搭配,這期間,謝再興屢次出場。例如,《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二十二年春二月,金華、處州苗帥叛,張士誠乘間遣其弟士信、同僉呂珍率兵十萬圍諸全。守將謝再興鏖戰二十九日,未決。

意思是說,1362年,胡大海、耿再成被叛徒殺害之后,張士誠趁亂派兵10萬攻打諸暨,這次領兵的人是張士誠的親弟弟張士信、張士誠麾下猛將呂珍。張士誠以為,胡大海和耿再成死后,自己的10萬大軍拿下諸暨猶如探囊取物,不曾想,張士誠的大軍圍攻29天,仍沒有取勝,原因是朱元璋派去守諸暨的人是謝再興。

這些信息可以看出,謝再興絕對是一位良將。在《明史·李文忠傳》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吳兵十萬方急攻諸全,守將謝再興告急,遣同僉胡德濟往援。再興復請益兵,文忠兵少無以應。

意思是說,面對張士誠的攻打,謝再興已經堅守二十九日,精疲力盡,派胡德濟(胡大海的義子)去李文忠處求援,李文忠當時「兵少」,沒辦法幫謝再興。

面對這樣的窘境,謝再興展現出了自己聰明的一面。《明史·李文忠傳》云:

會太祖使邵榮討處州亂卒,乃揚言徐右丞、邵平章將大軍刻日進。吳軍聞之懼,謀夜遁。德濟與再興帥死士夜半開門突擊,大破之,諸全遂完。

意思是,當時朱元璋正派邵榮和徐達南下平亂,謝再興、李文忠等人便撒了一個謊,詐稱邵榮、徐達的大軍馬上就來到了諸暨,張士誠的兵馬聽聞后,連夜遁逃。謝再興和胡德濟等人連夜追殺,「大破之」。

上述戰爭,是著名的「諸全之戰」,這是朱元璋和張士誠早期最主要的交鋒之一。

從這場戰爭來看,謝再興儼然成了主角,面對強敵,他有勇有謀,完全是朱元璋麾下獨當一面的大人物。

三、謝再興為何叛變

謝再興是朱元璋麾下文武雙全的人才,又是朱元璋的親家,按理說前途應該一片光明才對,但是,他最后卻沒能善始而終,因為他背叛了朱元璋。《明史·太祖本紀》對于謝再興的叛變,記載的很短:

夏四月壬戌,友諒大舉兵圍洪都。

乙丑,諸全守將謝再興叛,附于士誠。

這里要說一下,謝再興叛變的時間,選擇得非常巧妙,是在公元1363年的四月。這一年二月,陳友諒麾下的大將張定邊攻打饒州,朱元璋的兵馬大敗。三月,張士誠趁機攻打安豐,想擄走小明王韓林兒,朱元璋不得不派兵救援。在朱元璋和張士誠在安豐對決的時候,當年四月,陳友諒趁機率領60萬大軍攻打洪都(南昌)。朱元璋兩頭不能相顧,只得命令侄子朱文正和大將鄧愈死守洪都,待朱元璋救出小明王之后,才帶兵救援洪武。而當朱元璋救洪都的時候,謝再興突然叛變了,他投降了張士誠。

也就是說,在朱元璋最艱難的時候,謝再興不僅離開了朱元璋,還在朱元璋背后捅了一刀。

關于謝再興的叛變,原因撲朔迷離。但從《國初事跡》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國初事跡》記載:

再興心腹左總管、糜萬戶,嘗以違禁物私往揚州易賣,太祖恐泄國事,拘拿左、糜二人殺之,以首懸于再興廳上。

朱元璋占領浙西之后,下令阻斷張士誠的貿易。謝再興麾下有兩名心腹之人,一人是左總管、另一人是糜萬戶,他們違背朱元璋的命令,私下往張士誠的勢力范圍內做生意。

朱元璋大怒,命人將左、糜二人殺了,并且將二人的人頭掛在了謝再興的廳上。

謝再興好歹是一名老將,他麾下的人犯錯,朱元璋不但沒有給他面子,直接將人殺了,反而還將人頭掛在他的廳上。謝再興在朱元璋的舉動里,看出了朱元璋對自己的不尊重。

如果說,左、糜二人之死只是謝再興叛變的起因的話,那麼,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則為此又添了一把火。《國初事跡》云:

太祖自主婚,以再興次女嫁與右丞徐達,復取再興回京聽宣諭。另遣參軍李夢庚往諸暨節制軍馬,卻令再興回還聽調。再興既到諸暨,愧無權勢。

意思是,朱元璋沒經過謝再興的同意,將謝再興的次女嫁給了徐達。在歷史上,徐達的結髮妻子姓張,後來去世,死因不詳。朱元璋見徐達單身,便私自做主,將謝再興的次女許配給了徐達做填房。

根據王世貞的《弇州續稿》記載:

(徐達)始娶張夫人,以不宜室卒,上為特繼謝夫人。

可見,確實是朱元璋把謝氏許配給徐達的。因謝再興的長女嫁給了朱文正,現在次女又嫁給了徐達,

所以說,謝再興不僅僅是朱元璋的親家,更是徐達的岳父。

需要說明的是,朱元璋將謝再興之女嫁給徐達的時候,謝再興并不知情,等謝再興回到南京,女兒已經是徐達之妻了。自古以來,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元璋不經過謝再興同意,直接做主人家女兒的婚事,的確有些過分。所以謝再興很不高興,但礙于朱元璋是他的上司,他敢怒不敢言。

謝再興回到南京后,朱元璋派劉夢庚到諸暨接管了謝再興的兵馬,等謝再興回到諸暨,發現自己成了光桿司令,謝再興憤怒之下罵道:

「女嫁不教我知,有同給配。又著我聽人節制。」(出自《國初事跡》)

意思是,我為朱元璋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嫁我的女兒,我自己都不知道,現在又架空我的兵權,朱元璋把我當成什麼了?

于是,謝再興瞅準時機,等朱元璋率兵救援洪都的時候,帶著舊部投降了張士誠。

筆者認為,在處理謝再興一事上,朱元璋的做法的確欠妥。謝再興作為朱元璋親家、徐達的岳父,他為朱元璋立過不少功勛,但朱元璋卻沒有給這位老臣應有的尊重。他先殺謝再興的兩位心腹,并且懸掛他們的人頭到謝再興的廳上,再私自嫁謝再興之女,最后剝奪謝再興的兵權。從整個事件來看,朱元璋的做法太過。 所以,謝再興叛變一事,主要責任還在朱元璋。

四、謝再興的結局

謝再興是在諸暨叛變的,他投奔張士誠的時候,兩個女兒(朱文正之妻和徐達之妻)還在南京,所以沒有跟著謝再興一起叛變。朱元璋後來也沒有為難謝再興的兩個女兒。此后,朱元璋帶著20萬大軍在鄱陽湖打敗了陳友諒的60萬大軍,滅掉了陳友諒,成為長江中下游勢力最強的霸主。也正是如此,東面的張士誠面對朱元璋,開始由攻轉守。

《明史·李文忠傳》記載:

明年,再興叛降于吳,以吳軍犯東陽。文忠與胡深迎戰于義烏,將千騎橫突其陣,大敗之。

等鄱陽湖之戰結束的第二年,朱元璋終于騰出手教訓謝再興,朱元璋當時下了必殺令,派李文忠和胡德濟在義烏迎戰謝再興,務必除掉謝再興。李文忠畢竟是朱元璋親手調教出來的,再加上謝再興雖然投降張士誠,但并不是張士誠的嫡系,所以張士誠對謝再興的支援也不及時。

因此,雙方交手后,謝再興大敗,在這一戰,謝再興被朱元璋的大軍所殺。

《國初事跡》還記載:謝再興死后,謝再興的三弟謝三和五弟謝五死守余杭,李文忠出兵圍之,謝三和謝五走投無路,向張士誠求援,張士誠卻見死不救。謝三和謝五沒有辦法,只得在城上對李文忠說:

「保得我性命便出降。」

意思是,只要你能保全我們的性命,我們便開門投降。李文忠急于立功,便承諾說:「我保證不殺你,你投降吧。」于是,整個余杭城唾手而得。

沒想到的是,等李文忠把謝三和謝五押解南京后,朱元璋卻堅持要殺二人,李文忠大急,對朱元璋說:「我已經許諾他們了,保全他們性命。」朱元璋卻堅持說:

「謝再興是我親家,反背我降張士誠,情不可恕。」

最終,朱元璋還是殺了謝三和謝五。

不得不說,謝再興雖死,但朱元璋仍然心懷恨意,寧愿讓李文忠背負失信的后果,也要堅持殺掉謝三和謝五。至此,謝氏一族的男丁全部被殺。

五、謝再興和明朝

因謝再興屬于叛將,明朝的國史對他的記載并不多,他的生平資料或許被有意刪除。所以,《明史》中除了零星記載外,并沒有給謝再興立傳。但筆者認為:謝再興在朱元璋前期立下的功勛,不能被忽略不計。

謝再興一族雖然滅亡了,但他的兩個女兒還活著。長女嫁給朱文正,後來朱文正生了異心,被朱元璋囚禁而死,謝再興的大女兒也不知所終。朱文正有一子,也就是初代靖江王朱守謙,但他的生母不詳,或許不是謝再興之女所生。

謝再興的次女嫁給了徐達,生下了徐達的嫡長子徐輝祖和長女徐氏。因徐達死后被追封為中山王,謝氏也被追封為中山王夫人,她算是謝再興一家中結局比較好的一個。

值得一提的是,徐達之妻謝氏生下的長女徐氏,後來被朱元璋許配給了燕王朱棣,後來朱棣通過「靖難」登基,徐氏被冊封為皇后。朱棣的嫡長子朱高熾(後來的明仁宗)便是徐氏所生。

也就是說,謝再興的次女,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外婆。拋開傳統的父系傳承,若從生物學上來說,明仁宗也是謝再興的后代,他繼承了謝再興八分之一的遺傳基因。 同樣,明仁宗之子明宣宗、明宣宗之子明英宗,明英宗之弟明代宗,明英宗之子明憲宗……都屬于謝再興的后代。

明朝一共16位皇帝,除了朱元璋、朱允炆和朱棣外,其余13位帝王都是謝再興的生物學后代,他們的身上都流著謝再興的血。

朱元璋絕對沒想到,他一心要殺掉的叛徒謝再興,卻和明朝13位帝王有著如此重要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