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臨終前:為愛妻宋慶齡的事3次求人,七字悲愴遺言惹人淚奔
2023/07/17

1924年10月下旬,馮玉祥率軍占領北京,軟禁總統曹錕,發動「北京政變」。

為了保護革命成果,孫中山在張作霖、段祺瑞的邀請下,選擇帶病赴京。

然而僅僅在北京逗留兩個月,孫中山的病情便發生惡化,被安排在北京協和醫學接受治療。

1925年的1月20日,孫中山出現體溫波動激烈,進食困難的不詳狀況。

經過宋慶齡的含淚勸說,他才接受北京專家的集體會診。

德國醫生克禮發現:孫中山眼球中有黃云,意識到肝臟中的膿將要侵蝕身體的其他部位,非手術不可。于是立即會同中國、德國和美國的醫生,共同商討手術方案。

三天后,由國內外最資深的醫生組建的手術團隊,開始對孫中山進行治療,宋慶齡則在汪精衛、孔祥熙等人的陪同下,在隔壁等待結果;然而半小時不到,主治醫生卻滿臉疲憊的走出手術室。

宋慶齡內心涌現起強烈的不安,還沒等她鼓起勇氣詢問,醫生已經開口:「孫先生已是肝癌晚期,無法可救了。」

聽聞這句話,宋慶齡只覺得天旋地轉!

她才32歲啊,還未從父親溘然長逝的痛苦中走出來,卻又要面對失去丈夫的噩夢。

為了守護孫中山最后的清靜時光,宋慶齡寸步不離的陪伴著;凡是有關探望孫中山的賓客,如廣州國民黨大本營何香凝、北京執政府總理段祺瑞、日本友人萱野長知等人,全部由她悉心接待回復。

孫中山患病的消息傳到廣州后,廖仲愷非常焦急,但因黨政軍務集一身,無法進京探視,只得派夫人何香凝進京協助宋慶齡照料。

自從診斷肝癌晚期后,北京協和醫院最先采用了放射治療的方案,卻遲遲不見好轉;後來經由張靜江和胡適的介紹,推薦中醫治療,各方面才有了起色。

但沒有想到,到了2月24日,孫中山的身體,再次出現全身浮腫的情況。

眾人雖不愿承認事實,但請孫中山立遺囑的事情卻不得不提上日程。

當天下午,汪精衛、孫科和宋子文等人來到孫中山病床前,細細思量道:

「總理的病,大概不久就可以好了,不過要經過長時間的調養;這段期間需要代總理執行黨務,為了防止出現決策錯誤,我們想先請總理說幾句,讓各同志有所遵守才行啊!」

在孫中山的授意下,汪精衛把事先準備好的內容念給他聽;得到孫中山的稱贊后,妻哥宋子文也繼續請求道:

「先生對黨務既是贊同的說了幾句,對于家屬也請說幾句吧!」

對于家屬的遺囑非常簡單,卻也讓孫中山思量最久。

在《家事遺囑》中他叮囑道:

「余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其所遺衣物書籍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余之兒女,已成長,能自立,望各自愛,以繼余志。此囑。」

值得注意的是:孫中山在《家事遺囑》中,沒有點任何人的名字,連自己的兒子孫科,他也只是一筆帶過,卻特意強調了「吾妻宋慶齡」,這種刻意強調,實際是他為妻子長遠考慮的結果。

孫中山認定:日后政治局勢必然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遺囑上那句「吾妻宋慶齡」,終究會成為對妻子安全的有力保護。

事實證明,孫中山昔日的這份考量并非多余。

孫中山去世沒有多久,蔣介石因為與宋慶齡政見不合,就曾試圖將宋慶齡身上「孫夫人」的名頭抹掉,他不僅制造她再婚的謠言,還公然說「只有孫中山原配盧慕貞才是真正的孫夫人」。

這事發生后,宋慶齡能不受影響,多少也與孫中山遺囑中的「吾妻宋慶齡」的特意強調有關。

立完遺囑后,孫中山正準備簽字時,宋慶齡卻終于忍不住哭出了聲,而周圍的同志也跟著難過起來了,一時間,現場的氣氛變得極其凝重了。看著悲痛欲絕的妻子,孫中山最終還是擺了擺手,決定暫不簽字。

這份行為中,既有對宋慶齡的安慰,也有不肯放棄自己的毅力。

遺憾的是:病入膏肓的孫中山,已經沒有任何力氣與病魔抗爭。

到了3月11號上午,代替宋慶齡陪床的何香凝,發現他瞳孔開始放大,因為擔心先生不久于人世,急忙再次向汪精衛提出簽字的事。

大家擔心宋慶齡再度悲戚,影響簽字,便請求宋慶齡能夠配合。

但此時的宋慶齡,已經非常理性,她堅定表示:我不會阻擾你們,并且還要幫助你們。

于是,所有人走到孫中山病榻前,由汪精衛手持遺囑,而強忍悲痛的宋慶齡,則幫助孫中山手腕用勁,才得以簽下「孫文3月11日補簽」的字樣。

孫中山簽過字后,汪精衛在筆記者下簽名,在場的宋子文、邵元沖、戴恩賽、孫科、吳敬恒、何香凝、孔祥熙、戴季陶、鄒魯等九人,也都在證明者下面簽了名。簽完國事、家事遺囑后,陳友仁將《致蘇俄遺書》呈給孫中山,由宋子文念了一遍,孫中山聽后,用英文簽上了名字:SunYat-sen。

到了中午,孫中山就神志不清。下午4時3刻,孫中山開始說胡話,宋慶齡趕緊上前問:「親愛的,你要做什麼?」

孫中山說:「我要到地上睡一會兒。」宋慶齡說:「地上太涼,不能睡。」孫中山又說:「我不怕冷,放在冰上才好呢。」宋慶齡知道是高燒所致,她轉過頭去,掩面而泣。孫中山安慰她說:「親愛的,別難過。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宋慶齡深情地答道:「我什麼都不愛,只愛你。」

意識到自己大限將至,孫中山趕緊將廖仲愷夫人何香凝叫到病榻前,他用虛弱的力氣懇切叮囑何香凝:「弗以夫人無產而輕視。」

何香凝逐漸被眼淚浸濕雙眼,非常堅決地回應孫中山的叮囑,表示「我也當盡我的力量來愛護夫人」。她還交代,已經讓汪精衛發電報給廣東財政當局,請他們在物質方面照顧宋慶齡。

得到何香凝的許諾后,孫中山再次喚來兒子孫科、女婿戴恩賽,意味深長地吩咐他們,要「順事繼母宋夫人」。

從這種種不難看出,孫中山死前最放心不下的,除了國家便是他那年僅32歲的妻子宋慶齡了;而承受著錐心之痛的宋慶齡,聽著丈夫對身邊人的叮囑,更是哭到不能自己。

1925年3月12日凌晨1時30分,孫中山突然頻繁輾轉,氣息越來越微弱,醫生見此情景,就讓家人和國民黨同志圍繞在孫中山病榻前,進行最后的陪伴。

此時孫中山已處于彌留之際,不能連續講話,只是斷斷續續地不斷重復著「和平」「奮斗」「救中國」……

3月12日9時30分,一代偉人孫中山停止了呼吸。

隨著丈夫的離世,宋慶齡似乎也被抽走了生活的明媚。

在北京中央公園的吊唁儀式上,宋慶齡面罩黑紗,身著白珠鑲邊的黑旗袍,面色如紙,神情肅穆。

這是宋慶齡首次亮相世人,人們贊嘆她的端莊優雅,對宋家女子的傳奇驚訝不已。

但熟悉宋慶齡的人卻發現,這個女子完全變了。

曾經的宋慶齡,格外的愛美。她喜歡穿歐式的衣服,也喜歡穿中式上衣裙子;可自從孫中山去世后,32歲的宋慶齡只穿旗袍,并且永遠都是深色,而她的性格,更是變得沉靜肅穆。

盡管歲月如梭,時光飛逝,但是生活的變遷一點兒也沒能淡漠宋慶齡對孫中山的追憶,反而是讓兩人曾經的過往歷久彌新,愈發鮮活。

197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50周年,宋慶齡在信中對廖夢醒說:「你懂的,一旦我們所愛的人與我們訣別而去,那麼相互愛得越深,我們所承受的悲痛也就更深沉。只要我活著,我內心空空蕩蕩的感覺和悲傷將永遠不會消失。」

孫中山與宋慶齡,不僅僅是生活上的伴侶,還是志同道合的戰友,更是在革命道路上一生的摯友;而他們與革命理想相交融的愛情,更是感動了無數中華兒女。

所謂福禍相依、生死相許,大概便是兩人愛情的模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