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中國第一兇墓,80個盜墓賊死在墓中,墓主人身份成謎
2023/07/11

「江山如畫,無人許我一世繁華,墓柩之大,方寸之間亦是天下」

古往今來,古墓中的財寶讓無數人垂涎,一批又一批的盜墓者為了財富而不斷投身墓穴,他們之中,有人僥幸存活,發家致富,但有的人卻永遠的留在了地下,就此長眠。

夜黑風高,正是盜墓偷寶的好時候,也是命喪黃泉的好時機,很多盜墓者進了古墓就再也沒能出來,中國歷史上吃人的兇墓不少,郭莊楚墓便是其中之一。

駐馬店上蔡縣郭莊村里有一座年代久遠的古墓,其規模不可小覷,必是王侯貴族的埋葬之所,但是打它主意的人,很少有什麼好下場的。

楚墓墓穴其中機關重重,危機四伏,據專業人士統計,這座古墓中埋葬了整整八十名盜墓賊,是中國遠近聞名的第一兇墓。

要說這古墓的來歷也眾說紛紜,據說,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蔡國和楚國臨近,楚國實力強大,將蔡國趕走之后,楚國堂而皇之的占領了人家的國都,并在這里安營扎寨,派遣軍隊駐守。

這座兇墓就是那個時期建造的,由此推斷,這墓主人的身份很有可能就是當時楚國分封到這邊的王侯將相之流。

既然是楚國貴族所留下的墓,其中的寶物必然不少,由此惹來了很多貪心人的覬覦,付諸行動者更是數不勝數。

上蔡故城周圍經常能夠發現楚墓的蹤跡,早年間專家判定這是一處東周時期面積擴大的楚國貴族墓穴群,國家文物局便將這一片墓穴都保護了起來,但不知是當時的技術有漏洞還是其他的原因,郭莊楚墓被遺漏了。

正因如此,郭莊古墓在被發現的時候,外表結構就已經是千瘡百孔,留下了多次被開掘的痕跡,盜洞更是東一個,西一個,好好的墓穴都快被挖成蜂窩了。

根據後來專家的統計,這楚墓前前后后經歷了不同時代的十幾次偷盜。而在楚墓沒有被保護起來前,現代的一些盜墓賊還在不斷嘗試用炸藥將墓炸開,盜取財寶。

為了保護這座古墓不再遭受毒手,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派遣人手開始出土文物,看看是否還能挽回損失。

工作剛剛開展時,考古人員便判定這座墓遭到了嚴重的開掘和盜竊,其中有價值的文物和遺跡很有可能被洗劫一空了。

如今人們能做的便是盡量搜集剩下的文物,給予保護和還原,抱著僥幸的心態,考古人員展開了工作。

但是,隨著考察和挖掘的不斷進行,得出的結果很出人意料。專業人員在經過一系列的測定和觀察后,發現這座古墓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積沙墓」。

出于保護文物的目的,考古人員會提前對古墓的整體結構和自然環境做出整體的評估和記錄,如果有特殊情況便不能貿然開墓,這樣可以避免一些珍貴文物出土后,由于環境的驟然改變而遭到破壞,嚴重的很可能轉瞬化為飛灰,這是我們文化的巨大損失。

工作人員在檢測時,發現這看似普通的墓穴有著不同尋常的地方,在表面的土層下,含有大量的沙子,這明顯是故意為之,因為別的土層下都沒有沙子,只有在墓穴的范圍內才有,有經驗的老師通過這點便看出這是危險的「積沙墓」。

提起積沙墓,相信很多人都并不了解,但在業內,積沙墓的名頭可是響當當的。

在已有的墓穴中,積沙墓是眾多墓穴中危險系數極高的幾個墓型之一,進入積沙墓的人十有八九都會命喪黃泉,難以逃脫,可以說是兇名赫赫。

那麼這積沙墓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其中有什麼兇險之處呢?

積沙墓主要流行于戰國時期,到了西漢時期便漸漸沒落,當時各個國家的王侯貴族都會使用積沙積石墓來埋葬已故的人。

墓中大致分為三層,最里面就是真正的墓室,藏著主人的棺槨和陪葬品,外面一層便是用沙子和石頭混合填充的,最外面便是普通夯土層,跟別的墓穴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戰國時期,人們用積石來加固墓穴,用積碳防止潮濕腐壞,用流沙來防止偷盜,可以說是做工巧妙,規模宏大,一般尋常人家恐怕還用不起積沙墓。

當有盜墓賊想要入侵墓穴,一開始感覺和一般墓穴并無區別,挖通了最外面的夯土層,等到了流沙層,便能體會到其中的厲害之處。

如果盜墓賊想要進入最深處的墓室中,就只能將流沙層挖穿,但是流沙并不像普通泥土,它流動性極強,并無定型,不可能老老實實的等人挖穿。

一開始還好,盜墓賊挖的不深,一些流沙掉落不能對人體產生傷害,只會阻礙進度,但是隨著深度的增加,伴隨著挖掘的強烈震動,大片大片的流沙滑落,其中或許還伴隨著堅硬的巖石,一旦砸到人,可能轉瞬就一命嗚呼了。

盜墓者如果足夠聰明惜命,在明白這是積沙墓之后,就應該及早抽身,倘若貪戀深處的寶藏,那就是用性命在賭博了。

真正的墓室都是在很深的地方,隨著挖掘深度的增加,側壁上附著的流沙便會從上面滑落堵住盜墓者來時的路,這可是將近十數米的沙子,到時候不用巨石砸中,氧氣的匱乏也會把盜墓人活活憋死。

如果盜墓賊僥幸挖穿墓穴而不死,得到了寶藏,出去也是十分困難的事,出口已經被堵住,只能重新挖穿,再加上氧氣匱乏,想要出去就是難上加難。

總結來說,積沙墓是進也困難,出也艱難,稍有不慎便被沙子掩埋,被巨石砸死,在眾多盜墓賊心中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沒點膽氣和本事的人是不敢輕易嘗試的。

在開發郭莊楚墓的時候,考古人員就已經在流沙層發現了八十具盜墓賊的尸體,都是那些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抱著僥幸的心理,肖想榮華富貴不成反而斷送了性命。

從上述種種來看,這積沙墓著實兇險,但也確實能夠保護墓主人死后的安寧和陪葬品的完整,讓盜墓賊有來無回。

而在眾多的積沙墓中,郭莊楚墓的規模是數一數二的。楚墓一共有主次兩座,主墓位于南部,與次墓遙相呼應。

在主墓中,從外面看,整個墓穴口僅僅高于地面兩米,并不見得多麼雄偉壯觀,但是地下結構卻讓人大吃一驚。

單是第一層的夯土層就有七米深,第二層的流沙層竟然足足有十米深,這樣的深度在已經開發的墓穴中都是極其罕見的。

試想盜墓賊費盡力氣挖通了七米深的夯土,又遇上這十米流沙積石,挖到最后進退兩難,白白斷送了性命,真是令人絕望的處境啊。

正因為有這樣嚴謹的防護措施,郭莊楚墓才能在多次的盜竊和挖掘中為國家保留一批珍貴的文物遺產。

雖然經過了多次盜竊,但是棺室內仍然出土了大量文物,據統計,室內出土青銅器一千余件,玉器兩百余件,漢白玉大型器物十三件,禮樂器皿更是種類繁多,數量廣泛。在各種出土大件中,最大的是圓形蓋印鼎,它的規模在眾多楚墓中也是名列前茅。

各種珍貴寶物大多被保存完好,墓中出土的文物為我國的文化底蘊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我國的文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依據和素材,真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

郭莊楚墓在經過十二次盜竊之后,仍然能夠保存大量完整文物,由此可見,積沙墓之兇之險,有多麼的難以攻破。

其實,在最開始時,也并沒有像積沙墓這樣的兇墓存在,只有簡單的墓穴,但是架不住盜墓賊屢次三番地破墓盜寶,這是對已故的人莫大的侮辱,也是我國文化的慘痛損失。

自古以來,我們國家都十分重視喪葬之禮,人死之后,身后之事需要妥善處理。古代人們迷信,素來有陰間輪回之說,一些身份尊貴的人,一輩子享受榮華富貴,死后也想在另一個世界過的風風光光。

都說錢財乃是身外之物,生帶不來,死帶不走,但是偏偏有人不信邪,就算是死了,也要大把的金銀財寶來陪葬,生前越尊貴富有的人,死后的陪葬品也就越值錢。

這種用寶物來當陪葬品的做法,一開始只是零星個例,後來漸漸被世家官宦廣泛采用,流傳百年。

有錢能使鬼推磨,誰能不愛財?有些人勞苦一生,終日操勞,也只能堪堪糊口,轉頭就看見大批的財寶被深埋地底,竟去和死人做伴,怎能不眼紅呢,真真是暴殄天物!

一開始人們只是在背后議論,感嘆世道不公,但後來就生出了挖墓盜寶的念頭,有些念頭一旦產生,就一發不可收拾,一二成風,兩三成群,盜墓賊這個職業就悄悄產生。

前頭也說了,古代迷信,怪力亂神之說并不少見,就算是現在,正常人好端端的也絕不會去觸死人的霉頭,更別提去挖人家祖墳這樣缺德的事了。

正因為如此,最開始的時候,那些厚葬人家也并沒有對墓穴做一些防御措施,只想著,也不會有人來挖死人墓。

但這樣反倒讓那些盜墓賊氣焰囂張,常常都是這邊才剛剛下葬,當天夜里就遭了洗劫,這樣囂張的做法,遲早被人發現,發現后,人們必然要做一些防護錯失。

開始也只是加固墓穴,讓人難以挖穿,但是依舊難以預防,到了後來便衍生出許多機關陷阱,叫那些趕來盜墓的賊人有來無回,而積沙墓便是在戰國時期衍生的兇墓。

在眾多墓穴中,積沙墓還不是最終形態,紛紛亂世,盜墓之風盛行,其實這種風氣也和當時的社會環境相關,每每到了亂世,戰爭紛亂不斷,百姓無法安居樂業,偷盜之事便盛行起來。

像我國戰國時期,東漢末年,民國時期等等,戰火燎原,盜墓之風最為猖獗。

在積沙墓之上還衍生過一些翻版,稱作假墓疑棺,一些古墓設計者,為了保護陪葬品不被偷竊,將原本應該安置棺槨和陪葬品的墓室里放置空棺材。

這樣即使有人能夠通過積沙墓來到深處,看到空空如也的棺室,也會覺得這里已經被捷足先登,并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而真正的寶物卻在更深一層的墓室中。

這樣的手段就連我國的專家都險些被騙,如果不是覺得棺材里什麼都沒有太干凈,說不定連專家都不會往下挖,白白錯過了珍惜文物。真是心思巧妙,為了預防盜墓賊使盡了渾身解數。

除此之外,為了保護墓主人的安寧,各個不同年代國家的人都采取了不同的防盜墓型,比如構建崖墓,毒氣充室,鐵水澆筑等等。

據說,秦始皇陵墓其中就埋藏大量機關,明槍暗箭,水銀毒氣,現在秦皇陵的主墓還沒有完全開發,其中不乏可能有機關危險的成分存在,但是究竟是否為真還有待考察。

曹操的墓穴也十分考究,用很多深深淺淺,大大小小的墓穴來掩飾真墓,都說狡兔三窟,曹操的墓又稱作虛墓,真真假假,亂人判斷。

還有唐乾陵,是武則天和李治的合葬墓,據說至今也沒有被盜,可見其中機關結構的厲害之處。

而有些更是至今都蹤跡難尋,比如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身為一代梟雄,一生戰功赫赫,不可能死后沒有陵墓,但是他的墓穴究竟在何處,到現在也無人發現,可見其隱蔽巧妙了我國古代墓葬文化豐富多彩,耐人尋味,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墓柩的方寸之間也是一片天地。

它是已故的人在這個世界留下的痕跡,這些陵墓或大或小,都鐫刻著屬于那個時代的瑰麗,而面對這些歷史的寶藏,我們能做的就是敬重和保護。我們應該慶幸,正因為有了它們,我們才得以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真實的,可以觸碰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