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母弟弟來家做客,母親冷眼相待,林徽因:她極其無能又愛管閑事
2023/07/11

「她愛自己的父親,卻恨他對自己母親的無情;她愛自己的母親,卻又恨她不爭氣;她以長姊真摯的感情,愛著幾個異母的弟妹,然而,那個半封建家庭中扭曲了的人際關系卻在精神上深深地傷害過她。」

多年后,當兒子梁從誡回憶母親林徽因時,他描述了母親和外公外婆之間,這段尷尬的家庭關系。其中,林徽因對母親何雪媛又愛又恨的感情,更是成了羈絆她一生,揮之不去的精神包袱。

01-因為生不出兒子而失寵的填房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一生結過三次婚。由于第一任夫人早逝,沒有留下子嗣,他續娶了第二任夫人何雪媛,也就是林徽因的母親。

何雪媛生于浙江嘉興的一個小鎮家庭,是一個作坊主的女兒。因為小時候家境還算殷實,加上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兒,備受寵愛,何雪媛并未像舊時女子那樣從小學習女工,也不善操持家務,甚至在性格中還帶著點任性執拗,不善處理人際關系。

也正因如此,多年后,當何雪媛這樣的一個性情乖戾的小家碧玉嫁入書香門第林家后,她和婆婆的關系并不融洽,和丈夫也偶有秉性上的不合。

當然,作為續弦過門的何雪媛,她在林家最重要的任務還是傳宗接代。

在和林長民多年的[夫·妻·生·活]中,何雪媛先后生下過一男兩女,只是其中兩個孩子都夭折了,活下來的只有女兒林徽因。

在重男輕女的封建大家庭里,何雪媛生女不得歡心,成了必然。加上女工、書法、詩詞,她又沒有一樣能拿得出手,在出生大家閨秀的婆婆面前,何雪媛有著一種低到塵埃里的自卑。而更讓她失意的事情還在后頭。

古話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由于她在多年婚姻中始終未能給林家誕下男丁,延續香火,林長民在林徽因八歲那年又再娶了第三任妻子程桂林。

程桂林雖然也是舊式女人,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經過上海風物熏陶的她,也漸漸有了摩登新女性的韻味。加上她年輕又能生,接連給林長民誕下三子一女,全家人都極為歡喜,當然,除了像個局外人一樣尷尬瞧著這一切的何雪媛。

比起性子直來直去,不懂藏拙的何雪媛,程桂林雖然并非精于算計的女人,但卻勝在乖巧伶俐,因此深得婆婆歡心,林長民也因其柔善的性格,對她更為偏愛。

兩人情到濃時,卿卿我我,你儂我儂,林長民還取了程桂林名字中的「桂林」二字,自號「桂林一枝室主」。

自那之后,何雪媛在林家漸漸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透明存在。其實,早在程桂林的大兒子林恒降生之后,何雪媛和林長民的感情就降到了冰點。因為丈夫的冷落,何雪媛帶著林徽因搬進了后院的小房子。

02-女兒成為她發泄怨念的出口

前院承歡,后院凄清。這個時期,母親郁郁寡歡、終日嘆息的身影,給年幼的林徽因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不過盡管母親失寵,林徽因卻打小深受祖父母和姑姑們的寵愛。童年時代的林徽因是一個聰明伶俐、天才般的小姑娘。她有著很強的表達欲,新知識時常在她的腦海中碰撞出一系列新奇的念頭,使她希望跟所有親近的人表達這一切。

可是每當學了新知識的林徽因蹦蹦跳跳走進后院,有著說不完的東西打算和母親分享時,迎面而來的卻是母親那張終日幽怨不樂的臉,這常常在一瞬間就打消了她想要分享的欲望。

有時候,生性活潑的她也會在放學后跑到前院去找二娘和同父異母的弟妹們玩耍。但是每每如此,回到后院后,她總要受到母親的一番數落。

在這種壓抑的成長氣氛中,林徽因顯得有點過于早熟。由于常常要周旋于母親和二娘之間,她在小小年紀里就學會了察言觀色。林長民在外工作時,林徽因便常常跟父親通信,匯報家里的情況。雖然當時的林徽因只有12歲,但是她的字里行間卻已經擺脫了孩子氣,有著一種自覺的通明。

這也讓林長民對知書達禮,少年早慧的林徽因更為偏愛。可是這對林徽因而言卻不是什麼幸事。因為父親常年不在家,她越懂事,就意味著她越早地要承受母親的精神折磨。

在家里,林徽因和幾個弟妹的相處其實都不錯,但是在母親何雪媛的眼里,這就是一種背叛。自己的女兒怎麼能跟搶走丈夫的女人以及她生下的孩子親如一家呢?久而久之,何雪媛不僅對三房的孩子橫眉豎眼,極盡刁難,連對親生女兒林徽因也是冷嘲熱諷,指責不斷。

為此,林徽因總是不得不和母親理論一番,但是長年浸泡在怨念和苦水里的何雪媛哪里還能聽得進去?母親暴躁的性格脾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林徽因,這讓她在成年后也成了一個急脾氣,心直口快又耐不住的人。

1920年,16歲的林徽因隨父林長民前往歐洲游歷,林徽因才得以暫時放下母親這個精神包袱。 對那時的林徽因而言,父親和母親已經在她生命中劃分出了涇渭分明的兩個區域,一面的生活永遠明朗、向上而簇新,而另一面永遠被籠罩在無盡的陰郁、沉寂和苦悶下。

03-她是女兒嫁入梁家的催化劑

1925年,49歲的林長民死于戰禍后,父親為林徽因構筑的最后的溫情世界傾塌了。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讓生前最受父親疼愛的林徽因痛不欲生。

在林家人最為無助的時刻,梁啟超在給兒子梁思成的信中寫道:

「……我和林叔的關系,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兒,就是我的女兒,何況更加以你們兩個的關系。我從今以后,把她和思莊一樣看待,在可無慰藉之中,我愿意她領受我這種十二分的同情,度過她目前的苦境。」

由于當時的林徽因還未經濟獨立,且母親需要贍養,梁家在此時伸出的援手,對她無異于雪中送炭。而這份恩情也間接定下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人的婚事。

在這件事情上,靠丈夫吃了一輩子飯的何雪媛顯然沒有多少發言權,她也就默認了這門親事。

兩年后,林徽因接受了梁思成的求婚。雖說兩人有過共同赴美、相互依靠的經歷,但是在精神層面,十足理性的梁思成和偏浪漫感性的林徽因其實并非合拍。但是林徽因還是選擇了他,這里頭有日久生情的成分,自然也有對梁家「無以為報」的感恩。

因此,何雪媛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林徽因最后選擇梁思成,嫁入梁家的一個催化劑。

婚后不久,林徽因、梁思成回國任職,何雪媛由夫婦倆贍養。可林徽因沒有想到,即使自己已經成家,也帶著母親離開了原先的舊家庭,母女倆勢如水火的關系依舊沒能緩和。

在旅歐、留美的多年異國生活中,林徽因其實早已蛻變成了一個具有獨立意識、歐美做派的新式女人。然而,這種新派卻也造就了她和舊式母親何雪媛之間更深的隔閡。

兩代人的共同生活中,何雪媛一直以來看不懂女兒那些「歐美留學派」的生活,以及她在朋友們面前做的小型演講,而林徽因則越發受不了母親狹隘別扭的性格。

平日里,林徽因如果和她的「歐美留學派」朋友在一起時,一般都會用英文或法語交流;和傭人們說話時,她用的是普通話;只有跟母親在一起時,她才會講家鄉的福建話。在朋友們眼中,每當林徽因講福建話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她最不開心的時刻。

04-把女兒推入「煉獄」的母親

有一年,林徽因同父異母的弟弟林恒從福建上北平考清華,寄住在姐姐林徽因家里。林徽因為弟弟的到來欣喜不已,也對他照顧有加。但是何雪媛卻一直對此心存芥蒂,不僅對林恒冷眼相待,還經常找一些雞毛小事,跟林恒鬧得不愉快。

林徽因夾在中間,氣惱不已,她在給好友費慰梅的信中直言:

「最近三天我自己的媽媽把我趕進了人間地獄。我并沒有夸大其詞。頭一天我就發現我的媽媽有些沒氣力。家里彌漫著不祥的氣氛,我不得不跟我的同父異母弟弟(林恒)講述過去的事,試圖維持現有的親密接觸。晚上就寢的時候已精疲力竭,差不多希望我自己死掉或者根本沒有降生在這樣一個家庭……」

由此可見,林徽因和母親之間的性格矛盾,已經達到了兩不相容的地步。

1937年,抗戰爆發后,林徽因、梁思成帶著母親何雪媛輾轉南下,承受千里奔徙的顛沛流離之苦。身體原本較弱的林徽因在這其間貧病交加。在四川李莊,由于肺病加劇之故,她在床榻上一躺就是四年,但是她和母親之間的矛盾卻沒有因為生活的艱苦而稍減。

在給好友的信中,林徽因毫不留情地評價自己的母親:「我的母親碰巧是個極其無能又愛管閑事的女人,而且她還是天下最沒有耐性的人」,她說自己經常和母親爭吵,但是爭執到最后卻發現不過是自找苦吃。

朋友們為了讓林徽因開心起來,曾建議她和母親分居,但是林徽因嘴上抱怨著母親,最后到底沒舍得把她拋下。

這就是一代才女林徽因和她母親的真實關系。 她從內心深處愛她的母親,但是或多或少又有些瞧不起她。林徽因的新派和獨立,做了一輩子附屬品的何雪媛自然不懂;而何雪媛作為一個妻子、作為一個母親的孤獨與寂寞,林徽因也不能真正體會。

在長達一生的相伴相依中,母女倆之間的愛和感情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由于彼此的精神世界不能互通,吵架成了她們唯一的溝通方式。她們之間對彼此的關心和在意,也似乎只有通過爭吵才能表現出來。

1955年,林徽因病逝,何雪媛從此跟著女婿梁思成一起生活,吃齋、修佛。

1962年,梁思成再娶了林洙,何雪媛作為梁思成的丈母娘,繼續跟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太平時期,何雪媛也會追尋少女時代在父母身邊的記憶,將養蠶作為消遣,以排遣孤獨和苦悶。晚年的何雪媛,就這樣一直過著平靜如水,也蒼白如紙的生活,直到1972年過世。

在此期間,何雪媛的性情也被歲月磨得平和,沒有再和誰起過爭執。其實哪怕是性格再執拗,到了晚年的她也已然頓悟,這個世間上能讓她真正難為的人,恐怕也只有徽因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