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4月22日,浙江海寧硤石,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劃破徐氏老宅的沉悶,一個雪白康健的男嬰呱呱墜地。
產床上的女人力竭過后流下了感動的淚水,盡管臨產之日丈夫都不在身邊。但她欣慰自己生的是個兒子,欣慰他有生之年不必再遭一遍自己吃過的苦。
這個女人便是著名詩人徐志摩的髮妻張幼儀。這一天,她誕下了自己生命中的長子阿歡(徐積鍇),喜極而泣。
四年了,在和徐志摩的這段包辦婚姻中,因為性格迥異,也因相貌不夠討喜,她始終是丈夫嫌棄鄉下「土包子」。說出去恐人笑話,四年婚姻,他們真正相處的時日不過短短三個月。
因為對妻子沒什麼感情,徐志摩對長子的到來也談不上什麼歡喜。他只是如釋重負般,覺得完成了父母交代的傳宗大任。在張幼儀生子不久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擺脫家庭和婚姻的桎梏,遠渡重洋追逐學業去了。
對于這個男孩的到來,最高興的當屬徐家二老。他們只有徐志摩一個獨子,阿歡又是孫輩里的單丁獨苗,因此他自出生以來,便被全家寄予厚望。
在阿歡的百日宴上,家人在他面前擺滿了裁縫尺子、小算盤、銅錢和一把筆,滿心歡喜地讓他「抓周」。
只見小阿歡滿眼好奇地打量著桌子上的每一樣東西,觀察片刻,他伸手便抓起了桌子上的一支筆。這可了不得,因為那正好是徐志摩用過的一支毛筆!
爺爺徐申如見了笑得合不攏嘴,他把孫子高高舉起,連連道:「又是一個讀書人!我們家孫子將來要用鐵筆!」
在過去,「鐵筆」指的是官府重要文告上的常用語「鐵筆不改」。可見當了一輩子商人的徐老太爺十分希望孫子將來能夠入仕為官,他為孫兒取名「積鍇」便是此中深意。
從童年伊始,徐積鍇就受到了全家人的偏愛。遺憾的是,在他的世界里,父親的角色永遠是缺失的,平日里陪伴他的只有母親和舅舅。
年幼的時候,徐積鍇對父愛缺席的體會尚不真切,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每當看到同齡人都有父親陪伴,他還是難免失落。那時徐積鍇尚不知曉,父母荊棘叢生的婚姻早已名存實亡。
由于徐志摩常年在海外不歸,每次寫信回來也從不提及張幼儀半句,張家哥哥認為這樣下去,于妹子的婚姻幸福不利,便施壓讓徐志摩把妻子也帶出國門。
1920年,張幼儀經過一路風塵,終于抵達英國,來到徐志摩的身邊,可等待她的卻是一張冷若冰霜的臉。張幼儀還不知道,此時的丈夫已經心歸才女林徽因,哪里容得下她的半點位置?以至于後來張幼儀再次懷孕,徐志摩的第一反應竟是那句決絕的「打掉他」。
1922年,在異國兩年磨合未果的情況下,張幼儀被徐志摩逼著在失婚協議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那時她執意生下的小兒子彼得尚未滿月,徐志摩便頭也不回地轉身繼續追求女神林徽因了。
父母失婚這一年,徐積鍇年僅四歲。在不諳世事的年紀里,他對父母的關系還一無所知,只是每當在外面受了委屈,他還會向爺爺奶奶要「爸爸」。
再往后,徐志摩追求林徽因未果,回國轉身迎娶了名媛陸小曼。為了滿足陸小曼揮金如土的奢靡生活,徐志摩常年在京滬兩地之間奔波執教,與徐積鍇相見的次數少之又少。父子本不親密的關系,越發疏離。
而失婚之后的張幼儀徹底覺醒,不甘淪為棄婦的她選擇留在國外進修教育,精進自己。這一切直到1926年,愛子彼得被一場急病奪去生命,張幼儀才在家人的安慰中悵然回國。從此,徐積鍇一直跟著母親生活。
在他13歲那年,徐志摩在一場空難中英年早逝。雖說在徐積鍇的成長過程中,徐志摩沒盡過什麼父親的責任,但畢竟血濃于水,父親之死,還是讓徐積鍇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父親這一角色的缺失,對徐積鍇無疑是不幸的。不過好在他有一位優秀且格局遠大的母親,對他后半生的走向起了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
早年的張幼儀吃了沒文化的虧,所以十分重視兒子的教育。為此,她煞費苦心地帶著兒子離開了海寧鄉間,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地接受新式高等教育。
徐積鍇不負母親的厚望,從小到大都成績優異,最終考上了交通大學。不過徐積鍇自認在文學上沒有天賦,最終選擇了土木工程專業,這與當年祖父的期待大相徑庭,不過張幼儀尊重兒子的一切決定,并為他的務實而感到高興。
隨著徐積鍇慢慢長大,張幼儀像尋常母親一樣開始關心兒子的終身大事。徐積鍇21歲那年,張幼儀曾試探性地問過兒子想要找一個什麼樣的妻子。沒想到徐積鍇脫口而出:「娶老婆我只對漂亮女人感興趣。」
聽了兒子這番話,張幼儀心中「咯噔」一下,這讓她想起了徐志摩過往的風流種種,兒子骨子里,到底是繼承了父親的德行!但是作為母親,張幼儀還是不愿違拗兒子的心愿。
不久后,她便真的根據兒子的要求,給他介紹了一個漂亮姑娘。這個姑娘是張幼儀一個牌友的女兒,名叫張粹文。
張粹文性情溫和、長相典雅,徐積鍇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就對這個清水芙蓉般的女孩產生了興趣,而張粹文也對紳士儒雅的徐積鍇很有好感,兩個年輕人順理成章地交往了。
戀愛三年之后,他們步入了浪漫而盛大的婚禮殿堂,而背后操辦這一切的人還是張幼儀。
感喟兒子媳婦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同時,張幼儀回想起多年前,自己也是在一片風光中嫁入了徐家。
作為傳統家庭出身的女子,出嫁前母親就教導她:「永遠不要拒絕,只能說是。」因此嫁入徐家后,她謹守本分,晨昏定省,無論對長輩還是丈夫,從未說過一個「不」字。
可無論她是多麼優秀的兒媳,學識和思想上的距離卻注定了徐志摩對她的厭棄,為這段婚姻而曾經中斷的學業更是讓她畢生難以釋懷。
如今,兒子媳婦的婚姻剛剛步上軌道,夫妻倆雖說恩愛有加,張幼儀卻心有遠慮。媳婦張粹文雖然美麗優雅,但美中不足的是她只有高中學歷,兒子卻是名校畢業的土木工程師。
作為過來人,張幼儀深知感官上的愉悅不能長久,因此她更希望小兩口可以站在同一個高度舉案齊眉,成為彼此真正的靈魂伴侶。
為了不讓自己的婚姻悲劇在兒子兒媳身上重演,張幼儀開始張羅著為粹文請家庭教師,給她輔導英語,法語,德語等文化知識。
張粹文起初是不情愿的,作為一個傳統女子,她知足常樂,并不愿意走出舒適區。好在張幼儀用自己親身經歷及時點醒了她。夫妻之間想要保持長久恩愛,就必須共同成長!
為了讓媳婦有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張幼儀還主動承擔了照顧孩子的重擔,好讓媳婦沒有后顧之憂。往后徐積鍇繼續求學,張幼儀也不讓媳婦落下,她斥巨資請來著名的陳從周大師給兒媳婦當書畫老師。
春去秋來,當同時代的女性還圍著丈夫孩子繡花做家務的時候,張粹文通過不斷學習,已經成為一個內外兼修的時代新女性。往后縱然她接連生育了三女一兒,夫妻倆的感情卻是只增不減。
不過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同樣是在生下兒子不久后,即1947年,徐積鍇得到了一個留學的機會,他將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布魯克林理工學院攻讀商科和土木工程。
接到消息的那段日子,張幼儀每晚都在輾轉反側。
當年,正是因為徐志摩出了國,他們之間的差距和裂痕才越來越大。如今兒子也要出國了,要知道縱然小兩口感情甜蜜,但人性向來經不起考驗。她擔心媳婦如果和兒子異地分居,勢必要走上自己的老路……思慮再三,年近五十歲的張幼儀做出了一個讓人詫異的決定,她對兒子說:出國留學,一定要帶粹文一起。粹文不去,你也不要去了。
可是一想到四個孩子里頭,大女兒不過6歲,最小的兒子年僅1歲,很難照顧,夫妻二人都有點不舍,張粹文更是猶豫。張幼儀斬釘截鐵地向夫妻倆保證:「把孩子交給我這個德國留學回來的幼兒專家照顧,你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在張幼儀的堅持下,徐積鍇最終帶著張粹文出國了。在國外,徐積鍇學習土木工程,張粹文也在婆婆的支持下進修服裝設計,夫妻二人文理互補,比翼齊飛。
張幼儀一個人在國內拉扯四個孫子,卻毫無怨言。這個智慧的女子知道幫助媳婦就是幫助徐家,只有媳婦成為獨立堅強的女性,她也方能成為兒子心靈和事業上最堅實的后盾。張幼儀的先見之明很快得到了印證。
又過了兩年,由于張幼儀在國內的生意受損,她難再負擔兒子兒媳在海外讀書的費用。關鍵時刻,張粹文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先一步外出工作,供丈夫繼續留學。
要知道過去她從未想過僅僅高中畢業的自己有朝一日能在異國工作,支持丈夫的學業。可是在婆婆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如今她卻真正成為了堅強獨立,足以獨當一面的新女性。而這段經歷更是讓丈夫徐積鍇對她刮目相看,又敬又愛,他承諾說:「此生絕對不會辜負妻子。」
徐積鍇確實也做到了。從著名工程師到後來的成功商人,縱觀這一生,他對妻子始終如一,兩人相攜從青絲走到了白髮,令人稱羨。
張粹文的后半生在美國度過,并成了一個小有名氣的設計師。她設計的許多旗袍,風格獨特、別具韻味,甚至被收進博物館展覽。她的名字閃耀至今,并非因為她是徐志摩的兒媳,只是因為她的才華。
回首人生的華麗蛻變,張粹文由衷地說,自己取得的所有矚目成就,都離不開婆婆的成全。在被問及與婆婆的關系如何時,她感恩而堅定地說:婆婆是我這輩子最大的貴人。
我最幸運的是成為她的兒媳婦!同樣,在徐家后代的教育上,張幼儀含辛茹苦的培養和言傳身教更是功不可沒。
大姐徐稘考上了工商管理碩士,後來成為華爾街投資領域的精英;
二姐徐放是著名的藝術家、設計師,也是著名的慈善家;
三姐徐行繼承了祖母的衣缽。取得教育學博士學位后,她回到海寧創立了一所學校;
唯一的兒子徐善曾則是一位應用物理學博士,曾在美國原子能部門工作,并出版了多部懷念祖母的書籍。
除了事業上的成功,更讓人欣慰的是,這群孫輩在家庭上也收獲了各自的圓滿。一方面是有感于祖母失婚后的痛苦經歷,另一方面更有祖母通透睿智的積極教育,這些孩子們在婚姻生活中最終都與愛人恩愛相攜,白頭到老。
有人說:「一個女人會影響三代人!好妻子是一個家庭的精神支柱;好母親是孩子們的引導者;好媳婦是連接婆媳和諧和丈夫恩愛的紐帶!」
看過張幼儀的后半生,我還想補充一句:好婆婆是夫妻感情穩定的平衡器,是澤披子孫的守護人!
END.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