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劉秀不殺功臣,以「柔道」治國,為何處死三位丞相?
2023/07/07

說起光武帝劉秀,人們往往就會說他是一位不殺功臣的明君,是一位以「柔道」治國的賢主。然而,在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他曾經也有過大興殺戮的舉動,先后處死了朝中的三位丞相,搞得無人愿意擔任這一職務。光武帝既然不殺功臣,以柔道治國,那麼他又為何將丞相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光武帝的「丞相」

漢朝沿用秦朝的制度,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作為三公,來處理朝廷的軍國政務。到了漢哀帝的時候,將丞相更名為大司徒。光武帝劉秀即位后,繼續沿用西漢的做法,將丞相稱為大司徒。到了建武二十七年,又將大字去掉,稱為「司徒」。東漢建立之初,光武帝任用開國功臣鄧禹為司徒。

之后,光武帝又讓伏湛、侯霸出任司徒。37年,侯霸病死,劉秀將沛郡太守韓歆調入朝廷,擔任司徒之職。兩年后,韓歆遭到免職,在回鄉的路上得到了皇帝責問的詔書,他伏劍自盡而死。接替韓歆的是歐陽歙,他任職幾個后就被下獄,最后死于獄中。

之后擔任大司徒的是戴涉,他任職數年后也被捕下獄,遭到誅殺。

二、司徒因何獲罪?

韓歆是南陽人,是當時的名士,在古文經學上頗有造詣,提出出設立《費氏易》、《左氏春秋》博士。另外,韓歆為人正直,「好直言,無隱諱,帝每不能容」,這就造成了他後來的結局。有一次朝會,劉秀說隗囂、公孫述也是有才之人,韓歆當即說道:「亡國之君皆有才,桀、紂亦有才。」劉秀當時非常憤怒,認為韓歆的言詞過激。

39年正月,韓歆向光武帝上書,說今年要遇到莊稼歉收,會出現饑民的,然后「指天畫地,言甚剛切」。劉秀勃然大怒,當即將韓歆免官,之后將其賜死。歐陽歙是大儒,世代家傳《尚書》,他在擔任汝南太守時,「坐在汝南臧罪千余萬發覺下獄」。戴涉之所以被下獄,是因為他推薦的官員偷盜金錢,結果牽連到了自己。

三、光武帝的手段

三位死于非命的大司徒,其中韓歆、戴涉比較冤枉,至于歐陽歙貪贓之事,其實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三人罪不至死,但卻死于非命,這背后到底隱藏哪些鮮為人知的東西呢?其實,三人之死并不是孤立的事情,而是光武帝要采取一項特別的政治措施!原來,光武帝認為西漢之所以丟掉天下,就是因為權臣的出現,所以他要極力壓制以司徒為首的三公。

首先,光武帝逐漸廢除司徒封侯的慣例,在侯霸死后,「位三公者,皆不復茅土之封」。其次,光武帝逐漸削弱三公的權力,將處理政務的權力轉移到尚書台,于是出現了「雖置三公,事歸台閣」的情況。最后,光武帝通過各種理由,對三公們的行為吹毛求疵,進行打壓,于是才有了三位司徒先后死于非命的情況。

參考資料: 1.《后漢書》;2.《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