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強娶來的四姨太,90歲去世葬八寶山,她和四個子女皆不簡單
2023/07/11

當19歲的許澍旸被喜轎抬張府后,她才明白張作霖想娶自己,不過是一時興起罷了。

許澍旸進入張家的時候,未來的「東北王」張作霖已經有了3位夫人,賢惠能干的大夫人趙春桂,優雅博學的二夫人盧壽萱,還有生得天姿國色的三夫人戴憲玉。

面對這三位「姐姐」,窮苦人家出生的許澍旸有點自慚形穢,也開始惱恨張作霖為什麼偏偏挑上了自己。

許澍旸生于1888年,河北宛平縣人氏,父親因病早逝后,她便跟著寡母闖關東,流落至遼西新民府一帶。孀妻弱女身在異鄉,就靠給人縫補漿洗,求個溫飽。許澍旸出落到十幾歲,生得嬌俏漂亮,奈何家貧,提親者通常望而卻步。娶了她,意味著從此要管兩張嘴。

1906年的一個清晨,18歲的許澍旸照例來到村口的井邊打水,漿洗衣物,只聽見馬蹄聲從背后噠噠而來。她轉頭望去,只見一個軍官騎著高頭大馬,腰配長刀,也望見了她。這一望,改變了她的一生。

馬背上帶隊的男人,正是新民府五營管帶,31歲的張作霖。

幾天后,村里的私塾先生跨進了許家寒舍提親,說是那天張作霖相中了她。

許母早有耳聞,這張作霖不僅早有妻室,還是個胡匪出身的莽漢,因此不愿嫁女。奈何張作霖在新民權勢遮天、一呼百應,有意巴結他的村長很快登門,向母女倆曉以利害。

許澍旸不愿母親為難,轉念又想,自己如果嫁給這樣一個有權有勢的丈夫,母親以后想必就不必如此辛苦了。她自己說服了自己。

嫁入張家之后,許澍旸這樣一個寒門苦女,也算是飛上枝頭,做起了貴夫人,可是「軍閥后宮」的復雜,遠遠超出了她的想象。

都說三個女人一台戲,家里女人一多,拉幫結派、爭風吃醋這一類的事情也多。作為平民之女,許澍旸非常厭惡幾個妻妾共侍一夫、勾心斗角的生活。因此,她在張家的幾房太太中,一直是個本分人,不參政、不越矩,把一個平民女子吃苦耐勞的品質發揮到了極致。

1908年,張作霖到遼北沙漠剿匪,環境險惡,當時隨軍的四位夫人,趙夫人和盧夫人皆因水土不服,不能適應,憲夫人則一直鬧著要回家,只有許澍旸隨遇而安,常伴張作霖左右。

也是從這時起,她與張作霖的關系漸有好轉,并先后為丈夫生下了四個子女,分別是長女張懷瞳、長子張學曾、此女張懷曦和次子張學思。原本為自己不大美滿的婚姻而憂慮的許澍旸,隨著孩子們的降生,終于逐漸開朗起來。

許澍旸從小就喜歡有才學的人,隨著生活逐漸安定,她不再甘心一輩子待在這個傳統守舊、滿是陋習的封建家庭,求學的愿望越來越強烈。而張作霖作為一個軍閥,骨子里非常傳統,他不允許家里的孩子外出求學,從來只是雇請私塾先生,更何況讓自己的女人出去上學。

為了和這個封建的丈夫抗爭,許澍旸不惜折磨掉自己已經懷上的身孕,以明自己非要學習的志氣。張作霖經不住她多次苦苦哀求,還是讓她進了奉天省立第一女子示范學校就讀。

彼時的張作霖已經升任奉天督軍兼省長,是毫無爭議的「東北王」。而這樣一個軍閥「大帥」的女人要和一般女學生一樣上「洋學堂」,卻是一件新鮮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這位另類的督軍夫人議論紛紛。

張作霖更加篤定,自己的女人跑到這種平民學校拋頭露臉,實在有損自己的顏面,于是果斷下令,中斷了這位四夫人的學業。

失去了上學機會的許澍旸,在帥府里哭過很多次,不過她并沒有因此失去讀書的熱情。不能外出求學后,她開始像家里的孩子們一樣跟著府中的老先生念書。久而久之,原本目不識丁的她,竟也能看懂古書和古史。

許澍旸一生癡迷學問,在求學希望破滅后,她把自己的讀書理想加倍傾注到了四個子女身上。

在過去,許澍旸的兩個兒子張學曾和張學思都有過軍閥公子哥的天真想法。

他們一度迷信家里的軍閥威勢,認為不用努力他日也能子承父業。許澍旸卻經常告誡兒女:

「你一定要自立,不要靠別人,你別看這麼大個家,這麼多產業,這張氏帥府赫赫有名,但那都不是你的,是你大哥和二哥的,你們不要妄想。想要的東西,自個去創造。」

出身窮苦人家的許澍旸,能有這番遠見卓識,與她的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張學思回憶道:

「母親時常向我們哭訴對家庭的不滿,告訴我們幾股間如何爭權奪勢,生了女孩子被人看不起,生了男孩子遭人妒忌……有時她給我們講點列國上的故事,告訴我們兄弟間為爭地位如何明爭暗斗,她要我與三哥將來不做軍人,應學商或種地,以免遭人暗算。」

許澍旸一心希望幾個孩子有朝一日能走出這個封建的帥府,爭取自己想要的人生,因此十分注重他們的教育。張家原沒有讓子女在外讀書的慣例,但是許澍旸還是跑到張作霖跟前極力主張,讓她的幾個孩子都入了新式學堂。而且許澍旸堅持把孩子送到公立學校,而不是貴族子弟云集的私立學校。

她不讓自己的孩子們坐汽車上學,鼓勵他們步行;她從不給孩子穿什麼錦衣華服,而是讓他們穿最簡單的粗布麻衣。她教導孩子們要平民化,切不可依仗張家權勢不好好學功課,不敬重老師,她抓住任何細節點滴引導孩子們正直、善良、踏實、樸素……

有一年,張作霖在府中大辦生辰壽宴,往來賀壽的名人權貴眾多。在這種隆重熱鬧的大場合,張作霖幾房夫人的孩子就開始攀比誰為父親點的戲更多。點戲的原則通常就是誰出錢多,戲班子就唱誰的戲。為了能在父親面前露個臉,或者說為了壓兄弟姐妹們一籌,很多孩子都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沒錢的就去管母親要。

張學思就是那個沒有錢的孩子,他轉頭就問母親要200塊錢給父親點戲。可還沒等他反應過來,母親就給了他一個耳光。許澍旸苦口婆心地對小兒子說:

「你和三哥都不要忘記你姥爺家的苦,不要擺豪門公子的架子,要平民化,千萬別染上紈绔之風,吃喝嫖賭,叫人看不起,沒出息。你們要那樣,我就不活了,去自盡……」

母親的一席話,讓張學思深受動容。他生怕母親失望,這麼多年來,張學思知道母親為他們姐弟幾人付出了很多,從教育到婚姻,正是因為母親處處為他們著想,才與爹爹嫌隙漸生,越走越遠。

1922年,張作霖在北京組織內閣期間,為了拉攏直系軍閥曹錕,他為剛滿6歲的學思和曹錕的女兒訂下了親事。

許澍旸得知張作霖拿兒子的婚姻當了政治籌碼,與他大吵了一架。她認為孩子還小,過早由父母包辦終身都是一件對不起他的事,況且張作霖與曹錕本來就是明和暗不和的利用關系,萬一將來發生摩擦,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不可想象。

為了將這樁不靠譜的婚事攪黃,許澍旸做了最堅決的反抗,她帶著學思返回了新民老家,揚言張作霖如果不收回成命,她和學思永不回沈陽。

事實證明許澍旸很有遠見,後來直奉兩軍發生沖突,張作霖和曹錕干戈再起,這樁婚事鬧劇不了了之。

1925年,張作霖為了加強自己的軍事力量,又力促成女兒張懷曦與北洋總理大臣靳云鵬之子成婚。這年張懷曦剛滿12歲,潛心學業的她對父親包辦的這樁政治婚姻,很是不滿。

許澍旸再次跑到張作霖跟前斡旋,希望他能收回成命,張作霖不肯,兩人就這麼一直僵持著,婚事一拖就拖到了1928年,在一聲巨響中,張作霖命喪皇姑屯。

張作霖死后,張家和靳家的包辦婚姻久困無計。為了不讓女兒重蹈自己的覆轍,許澍旸親自去北平找到了張學良,請求他代為做主退婚,才算與靳家解除了這段并不愉快的聯姻。

隨著「大帥府」的歷史落下帷幕,許澍旸也終于走出了籠罩她大半生的夫權陰影,帶著四個孩子搬到了天津,去過那細水長流的日子。

四個孩子在許澍旸苦心孤詣的平民化教導下,全部都長大成材,各有建樹,并且收獲了各自的幸福人生。

長女張懷瞳嫁于原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之子趙天賜,後來赴美定居深造。趙天賜供職于聯合國總部,張懷瞳則繼續學業,攻讀了利福尼亞大學碩士,夫妻倆在美多年,均事業有成,還生育了兩子一女,一生相濡以沫,堪稱佳話。

長子張學曾受大哥張學良的影響,自幼喜歡接觸西方文化,長大后他憑借個人努力,先后留學日本、英國,又赴美深造,在聯合國總部秘書處任職。期間,他與同樣留學海外的蔡小姐成婚,兩人生有一子,後來定居美國。

次女張懷曦與靳云鵬之子解除婚約后,在母親的鼓勵下成功考取劍橋大學,后在華盛頓工作。歷經一段婚姻磨難的她也在異國邂逅了摯愛張曉雪,兩人生有一子兩女。七七事變后,張懷瞳擔心母親在國內的安危,還把她接到了自己身邊居住。

在美國的那些年里,許澍旸雖然生活安逸舒適,卻始終心系祖國,那里有她的故土,還有她引以為傲的小兒子學思。

1937年,隨著盧溝橋事變爆發,許澍旸在子女的再三催促之下,不得不離開生她養她的祖國。但是離開之前,她始終放心不下還在南京上軍校的張學思。為此,她特意讓兒子來了一趟香港,勸說他和家人一同赴美,張學思卻毅然拒絕了。那時他已參加共產黨,全部心思都撲在了國內的抗日戰爭上。

對于軍閥家族出生的張學思而言,加入共產黨是不可思議的,因為這意味著他背叛了自己的家庭,而頂著「家族叛逆」這樣一頂帽子,冒著生命危險上戰場更是張學思的哥哥姐姐們難以理解的。

唯獨深明大義的許澍旸聽到小兒子是為人民而戰,不再阻止。前半生身居豪門卻歷經坎坷的她,對于兒子所走的一條與窮人在一起的革命之路心悅誠服,她甚至覺得對這個兒子沒有白疼,只有他更像自己。

原本是來當說客的許澍旸,最后含淚送兒子上了前往抗日前線的飛機,這一別到她再次聽到兒子的消息,已經是8年以后。

1945年,當57歲的許澍旸在數年的苦苦打探之后,得知小兒子學思這些年來不僅認真干革命,還升任了中共平西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時,她高興得難以自持,一顆心早已飛回祖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不久后,許澍旸就不顧孩子們的挽留,毅然放棄了在美國與學曾夫婦、懷瞳伉儷共享天倫的機會,只身飛返祖國。

1949年春天,許澍旸和闊別多年的兒子學思相逢在沈陽。那時張學思已被任命為遼東省政府主席的要職。母子相見,喜淚橫飛,張學思此時也已經和他在延安結識的革命情侶謝雪萍結為伉儷。

母子見面后,張學思激動地問:「媽,美國的生活條件比國內好,哥哥和姐姐們又都在那里,真沒有想到您老人家會在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就一個人回國了!」

許澍旸流著淚說:「孩子,我是中國人,就是死也得死在自己的國家里,美國再好,也不如回到咱們自己的國家好啊!」

老太太的愛國情懷還不止表現在這里。沈陽解放前,當她得知國軍中有曾經的東北軍部下時,她立即決定利用自己張大帥夫人的特殊身份,給該部國民黨守軍軍長周福成寫信,讓他起義,盡顯一位愛國母親的英雄本色。

新中國成立后,張學思出任海軍參謀長,還被授予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的軍銜。晚年的許澍旸一直在國內跟著兒子兒媳生活,直到1978年在北京病逝,享年90歲高齡,逝后入葬八寶山烈士公墓。

對于一生愛國、堅定不移的許澍旸來說,這是歷史對她的肯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