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很少使用傳統的書寫方式來寫字了,因此很多人都會出現提筆忘字的情況,也不會再去探索漢字中的樂趣。
其實,漢字的構成大有講究,一個字就可以拆解出幾個意思來,兩個字也可以合成一個新的漢字,這就是漢字的「彈性」,它可以影響很多事情,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就有這麼一個宰相,因為寫下了「青鵝」兩個字,而招來了滅門之禍,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位宰相便是裴炎,他出身于河東的世家大族,從小熟讀四書五經,一入仕便官至濮州司倉參軍。
後來的裴炎在官場上如魚得水,一路高升,于調露二年,被唐高宗授予宰相一職,成為唐朝舉足輕重的人物。
那時候的唐高宗身體不好,處理國家大事起來力不從心,所以唐高宗將很多政務,都全權交與了武則天處理。
而就是這個機會,才讓當時還是皇后的武則天結識了裴炎,兩人志向相投,很快就成為了盟友。
自李弘病逝之后,太子之位便落到了李賢的手中,人如其名,李賢相貌俊美,才華橫溢,深受唐高宗的喜愛。
李賢曾三次監國,在他管理國家的期間,百姓們安居樂業,社會經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因此李賢不僅收獲了朝堂眾人的擁戴,也讓武則天對他產生了猜忌之心。
眾所周知,武則天是個狂熱的權力愛好者,一個為了能扳倒敵人,而殺死女兒的狠絕之人,怎麼可能會允許別人染指她唾手可得的至高皇權,就算那個人是她的親兒子也不行。
所以680年8月,為了廢除李賢的太子之位,武則天聯合裴炎,誣陷李賢殺死了術士明崇儼。
并在李賢的房間中搜刮出了大量的武器,人證物證俱在,李賢百口莫辯,只能被貶為了庶人。
唐高宗去世之后,李顯登基為帝,史稱唐中宗。無獨有偶,李顯這邊皇位還沒有坐熱乎,武則天那邊已經開始策劃廢帝事宜了。
不過要說李顯有多無辜,那倒未必,作為唐朝的一國之君,李顯上位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想要封自己的岳父韋玄貞為侍中,甚至還想加封自己的乳母之子為五品大官。
這一隨性而為的舉動,遭到了朝中眾臣的反對,裴炎更是直言上諫。可唐中宗卻絲毫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說:「就算把天下拱手讓與岳父又如何?」
唐中宗的所作所為,讓武則天明白這個兒子就算是能為她所用,也是一個廢人,倒不如另立新帝來得實在一點。
于是,在李顯上位后的第55天,武則天便發動了政變,廢除了唐中宗,改立小兒子李旦為皇帝。
在這兩次政變中,裴炎的功勞不言而喻,也正是因為這兩次裴炎對武則天的鼎力支持,才讓武則天將裴炎視為了心腹大臣,對其委以重任。
很多人看到這里肯定十分好奇,為何這樣一個鐵桿盟友,會因為區區「青鵝」二字,就落得滅門的悲慘下場?這一切,還得從武則天成為太后說起。
那時候的唐睿宗只不過是提線木偶,大唐實際上的統治者是身為太后的武則天。
大權在握的武則天為了提拔武家,壯大自己的勢力,便提出了要加封武家的先祖為王,還要修建武氏七廟用于供奉。
此消息一出,裴炎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他在朝堂之上直言道:「武則天身為太后,不應該偏私娘家人,外戚干政是為大忌。」
武則天聽后十分不開心,奈何朝中支持裴炎的人數眾多,為了穩固政權,武則天只能作罷,但兩人就此生下了嫌隙。
後來為了斬草除根,武則天想要斬殺韓王與魯王,以絕宗室造反之心,但裴炎堅持反對。
他認為武則天這是在為自己登基清除障礙,她絕對不會再將權力交還給唐睿宗,這與裴炎支持武則天的初衷相違背,這對盟友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最終成站到了對立面上。
光宅元年,徐茂公的孫子徐敬業在揚州起兵造反,提出要討伐武則天,重新擁立李顯為皇帝。
徐敬業是個聰明人,在得知裴炎與武則天兩人之間嫌隙不小的時候,便寫信邀請裴炎參與這次的造反行動,并許諾裴炎事成之后必定讓他位極人臣,裴炎十分心動,當即便答應了。
不過兩個沒想到的是,他們的一舉一動盡在武則天的掌控之中,武則天派人截獲了裴炎送給徐敬業的信,但上面只有「青鵝」二字,可武則天看到之后卻勃然大怒,將裴炎斬殺于洛陽。
朝中大臣不解「青鵝」之意,武則天解釋道:青字拆分開來是「十二月」,鵝字拆分開來是「我自與」,這不就是在說十二月的造反,他裴炎會在城中當內應嗎?犯下如此滔天大罪,我殺他也不為過。
不得不說,武則天不僅在政治上頗有手段,對漢字的研究也是十分精通,換做其他人,可能都不會反應過來這是造反的意思,等兵臨城下的時候,就追悔莫及了。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