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官員等級有九品三十級之分,假設兩個人同樣是二品官員,待遇卻不一定同級相同,因為他們不同級。
平時我們熟知的是九品官、八品官等,但每個品級里,還細分出了從品官和上下品官。
例如,一到三品的官職里會分正一、二、三品,從一、二、三品;往下走到了四品,便是正四品上、正四品下,以此類推直到九品。
這三十個等級之外還有一個叫「流外」的職級,而且僅流外就還要再分九個等級。
由此可見,唐朝的三品官職是個明顯的分水嶺,要是能當上正三品,那是朝中絕對的頂級大佬,已經可以呼風喚雨了。
那再往上看,一品和二品官員又是怎樣無法企及的存在呢?
唐朝,沿用的是西漢以來的
三省六部制度,三省有中書、尚書、門下,六部是吏、戶、禮、兵、刑、工。三省有分工,中書是發號施令的,中書令是最高的領導;門下省是管理宮內侍從的。
尚書是專門執行命令的,尚書令是領導,他的手下還有兩個副長官,叫左右仆射。尚書是管理六部的,六部又統領24個司。
別看尚書省要執行中書省的號令,當尚書令的權力相比之下,還要大些,這三省的長官在朝中掌國家大權,相當于宰相。
從唐太宗執政起,宰相之位不輕易授人。低品的官員雖然也能參政議政,但基本說了不算,只能去湊個人數,嚴格執行三省下達的命令。
後來,唐太宗為了讓宰相的權力相互牽制,還增加了三省的人數,既做到了集思廣益,又避免權臣專政。
然而,就是這麼位高權重,相當于宰相的三省官員,官職等級也才達到正三品。 這些同干宰相工作的人是正三品,尚書令是正二品,尚書手下的左右仆射是從二品。
就是說,正三品在唐朝的官員中,已經是最大的官了。擴充宰相人數后,出現「同中書門下三品」,侍中、中書令等級相同,且不是中書門下的,不能當宰相,把升職的路卡的死死的。
三省的副長官職位,雖然也干宰相的活,但等級才四品,比如尚書左、右丞。
這些官員想再往上升,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那能坐上一、二品官員之位的都是什麼樣的大人物呢?
其實,這些比宰相還位高的人,不一定有宰相的實權,他們空有官職名稱和爵位,實則不能跟三省的官員比。
比如太子太傅這樣的官,看起來很高大上,但沒有處理朝政的實權,在朝中只能得到些尊敬,但缺乏話語權。
此外,皇室的親王、郡王、公主,還有國公這類爵位,官職也能做到一、二品。
李世民在還是秦王的時候,曾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在武方面,是武官之首,在文方面,又比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這三師的地位還高。
天策上將是李淵給李世民特封的,除了他,這個官位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太傅、太師、太保這樣的大官,已經是正一品了,李世民的天策上將按官位來說也是正一品,但又絕對在正一品之上。
這個職位,不管是從實權還是官位上看,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級別。跟三師同級的,是親王級別的皇室子孫,還有三師之外的太尉、司徒、司空。
從一品有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和驃騎大將軍,還有不及親王的郡王、國公等。
正二品有輔國大將軍、開國郡公、上柱國等。上柱國其實也是高級武將,但跟武將比,又有極高的功勛。例如助李世民打天下的秦叔寶,李世民特別賜了他這個勛級以示表彰。
《舊五代史.唐書》里曾說:「上柱國,勛之極也。」
而秦叔寶不僅有爵位,還有軍中實權。
從二品的文官,除了有尚書省的左右仆射,還有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這些負責照顧和教習太子的三少官位。
同從一品的太子太師等共六個官位,都是教導和保護太子的,只是職位等級不同。
從二品的武官有鎮國大將軍,還有次于郡公、上柱國的開國縣公和柱國。
由此可見,一、二品官員中,除了武將,文官中很多職位是空有頭銜的虛職,僅表示地位。在常設官員中,能混到三品官員,掌朝政實權已經很不錯了。
換句話說,唐朝設一、二品等級的官員,是給特定的人特殊的榮耀,但他們沒有實權,對皇位的威脅也就沒那麼大了。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