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內出軌,中年分居,說了一輩子情話,沈從文還是辜負了她
2023/07/06

1969年冬,在68歲的沈從文下放改造前夕,張允和前去探望。面對這間無處下腳,一片狼藉的屋子,張允和兀自感慨。待她臨走之際,沈從文將她留住,從鼓囊囊的口袋里掏出了一封皺巴巴的信,像個孩子一樣興奮地舉著,看了又看,又哭又笑地對張允和說:「二姐,這是三姐(張兆和)給我的一封信。」

張允和想要看看,沈從文想給,又沒給她,他把信貼在胸前,忽然像個孩子一個哭了起來,「三姐的第一封信——第一封。」少有人知道,張兆和的這封信,他等了23年。

01

1922年,剛剛脫下軍裝的湖南少年沈岳煥只身來到北京,宣布要追求文學理想,沒人理他。因為這個青瓜蛋子只上過小學,兜里還沒錢。

不過部隊出身的沈岳煥,有的就是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剛勁,為了堅定信念,他給自己取了筆名——沈從文。那時的他絕對想不到,有朝一日,這個名字會響徹大江南北。

「文青」二字,在任何年代,都是又窮又酸的。為了不至于餓死,沈從文開始瘋狂地搞創作,四處投稿。

幸運的是,他的作品不僅得到發表,還受到了幾個圈內前輩的賞識,這些人當中就有大名鼎鼎徐志摩和胡適。

雖然學歷不高,出身不好,但是沈從文這人懂得交朋友。很快,他不僅打入了文學圈,還在胡適的提拔下,站上了上海吳淞中學的講壇。

這份小有體面的工作,讓沈從文既激動又緊張。提到寫文章,他信手拈來,但是講學,這可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果不其然,第一堂課,他就出了糗。因為在任教之前,沈從文已經發表過不少作品,聲名在外,因此,慕名過來聽課的學生不少。

沈先生一看台下黑壓壓的一片,無數雙眼睛迸發的目光從四面八方投來,他似是一時之間凝固了,呆呆地立著,整整10分鐘。好不容易屏氣凝神開了口,誰知道一緊張就竹筒倒豆子般,10分鐘講完了整堂課。底下的學生瞠目結舌,台上的他面紅耳赤。無奈之下,他在黑板上寫了一句話:我第一次上課,見你們人多,怕了。

自那堂課后,沈從文的事跡,在學生們中間傳開了,這位沈先生就此給學生們留下了呆頭呆腦的形象。他萬萬沒有想到,那些目睹了他洋相盡出的女學生當中,就有將來成為他夫人的張兆和。

02

1929年,28歲的沈從文對20歲的張兆和一見鐘情,自此開始了一段為愛癡狂的苦戀。這段「老牛吃嫩草」的師生單戀,即便在今天看來,仍然不可思議。

張兆和,安徽合肥人,在當時是名門千金,更是公認的校花。她長相秀麗,性格開朗,追求她的男性隨便排一排,都可以組一支隊伍。

張兆和頑皮地給這些追求者們編號為「青蛙一號」、「青蛙二號」、「青蛙三號」等等。二姐張允和更是調侃,這個半路殺出來的沈從文,大約已經排到了「癩蛤蟆第十三號」。這個比喻,大有「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意味。

其實,面對這個比自己整整小了8歲的女學生,沈從文也是自卑的。除了家境殷實、長相出挑,女神張兆和還能說得一口流利英文,這讓山旮旯里出來,標點都不會用的沈從文深受打擊。

不過,愛情來到的時候,這一切都不足以成為阻礙的理由。沈從文自知不擅言表,但是一拍腦門又想,自己能寫啊!于是,一封又一封玫瑰色的情書很快傳到了張兆和的手中。

面對這個狂熱追求自己的老師,張兆和的心中可以說沒有絲毫波動。因為從以前到現在,她已經記不得自己一天要收多少封情書了,追求她的男子不計其數,這種示愛方式,她早已免疫。

于是,張兆和選擇了不看、不回、不搭理的「三不政策」

,想讓這個老師知難而退。然而,一天,兩天,一星期,幾個月過去了,一個個粉色的信箋還是接踵而至。張兆和沒想到這個沈老師看啥啥不行,恒心毅力第一名。

一來二去,沈從文把張兆和身邊的人感動了一圈兒,唯獨沒能感動她。并且,張兆和甚至一氣之下,帶著情書,把事情告到了胡適那兒。

不曾想胡適有意撮合,還是個得力助攻,看了情書以后,胡校長夸了一把沈從文的文筆,甚至還熱情地表示要聯系張兆和的爸爸,給他倆做媒。張兆和聽了,連連拒絕,急的跳腳。

胡適還不死心,改用一種鄭重的口吻說:「他是固執地愛你的。」

誰知道張兆和一臉認真地回答:「我是固執地不愛他啊。」說到最后,兩個人都笑了。

張兆和和沈從文,就這樣在各自的固執下僵持了三年。不過後來,不知是沈從文的執著打動了張兆和,還是張兆和真的對他日久生情,在張家人以及沈從文朋友的攛掇下,兩個人終于步入婚姻的殿堂。

03

1933年,23歲的張兆和下嫁給了31歲的沈從文,抱得美人歸的沈從文激動不已,只差拍自己兩個巴掌確認了。

這一年,距離錢鍾書的《圍城》面世還有十幾年,沈從文大概自己也沒思考過 「婚姻是一座圍城……」此類的話。因為他已經完全沉浸在了愛情的喜悅之中。

眼前的這個妻子,符合他對另一半的一切完美想象,她樸實、美麗、天真……張兆和便是他的「翠翠」、他的「夭夭」,他心坎兒上的「三三」。

他對她說: 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他在家書里寫道: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沈先生在寫下這句情話的時候信誓旦旦,自己都被感動了,尚不知它會在多年后成為人們詬病他薄情的證據。

當然,這些詩化的情意,事實上只是沈從文一廂情愿的理想主義婚姻構想。生活的現實和粗陋,很快給了他當頭棒喝。

對于沈從文而言,他迎娶白富美,已然走上了人生巔峰,但是對于張兆和而言,這其中又是一種千金小姐嫁作普通人婦的悵惘。曾經,她養尊處優,十指不沾陽春水,現在,她卻要為生活的一粥一飯精打細算。

搞文學的人都不大有錢,沈從文就是個例子。他雖然出了名,生活上還在受窮。一方面,他喜好古董,經常把生活的全部花銷用在這個愛好上;另一方面,沈從文對朋友的慷慨了也出了名,他總是對身邊的人仗義疏財。

然而,面對家中捉襟見肘的現狀,張兆和很是看不上丈夫這種「打腫臉充胖子」

的行徑。一個活得隨心,一個相當務實。因此,夫妻倆常為此爭執。久而久之,張兆和對物質生活的擔憂,在沈從文眼中演變成了一種不夠相愛的證據。兩個人的婚姻逐漸有了裂痕。

同時,在這段感情中,沈從文是自卑的。他的妻子是名門閨秀,而他始終只是一個高攀的「鄉下人」,他更像是一朵攀援的凌霄花,始終在扮演一個仰視妻子的角色。

生活中細枝末節的沖突更像是毛衣上的線頭,拉一下表面上看上去影響不大,次數多了,也就滿目瘡痍。

04

1934年,沈從文生命中的另一個女人——高青子的出現,扯下了這段失敗婚姻的最后一抹遮羞布。

在一次偶然拜訪熊希齡的過程中,沈從文結識了這個堪稱他頭號鐵桿粉絲的女人——高青子。

女人對一個男人的愛慕,往往從崇拜開始。高青子作為沈從文的忠實讀者,對他所有的作品比對自己的身體還要熟悉,這一點讓沈從文感動不已。

在張兆和面前,他曾經只是攀援的凌霄花,卑微匍匐。如今,在這個小粉絲面前,他一下子找到了知音,簡直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這樣一個異性知己對他而言,仿佛是上天的禮物,他那顆安分許久的心開始變得狂熱不已。從此以后,兩個人便開始秘密進行越來越頻繁的「文學交流」。

男人的深情確實不變!曾經,沈從文有多麼愛他的「三三」,現在,他就有多麼迷戀他的青子。沈從文已經徹底愛上了高青子,甚至夢里,他都呼喚著對方的名字。然而,他已有家室,無法公開與對方見面。往往幾日不見,坐臥難安。

這樣發燒一般的熱戀一直持續到了1937年,張兆和產子后,家庭的責任感又讓沈從文恍然間如夢初醒。

他有自己的骨肉了,而他的「三三」,是他曾經寫了幾麻袋的情書才追到手的賢妻,他怎麼能放棄家庭呢?沈從文似乎一下子從這場愛情的感冒中恢復了,他決定去找自己的「三三」懺悔。

只是他沒有想到,張兆和的態度相當決絕,她選擇不原諒,并且直接帶著孩子回了娘家。沈從文這才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他搬出紙筆,一封接一封地寫,像戀愛那會一樣,等待著張兆和心軟。只不過這一次,心高氣傲的張兆和再也沒有回頭。夫妻倆雖然沒有正式失婚,但是也就此分居,形同陌路。

05

1948年,沈從文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1950年,沈從文由于承受不住政治上的壓力,兩次自盡,沒有成功,後來又得了精神疾病。當時,在《人民文學》擔任編輯的張兆和已經知道他的情況,但是自始至終沒有去探望過他。

因為兒子一直跟著張兆和生活,沈從文一生同樣也未能得到兒子的體諒。他在家庭當中,已經成了一個徹底被邊緣化的人。

直到1988年,沈從文與世長辭。臨終前,他只對張兆和說了三個字——「對不起」。然而,這一聲道歉最終還是沒能換來張兆和的原諒。

在《從文家書》的一篇后記中,張兆和寫道:

「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卻是個稀有的善良的人。」

這是在沈從文逝世之后,張兆和整理其遺稿時,寫下的一篇后記。張兆和表示,她現在能夠理解沈從文生前所受的重壓。只是,字里行間,我們也同樣可以讀出她曾經的掙扎。

在某種程度上,張兆和并沒有原諒沈從文的背叛。沈從文有自己的理想主義,而張兆和也有自己的驕傲和堅持。在不同性格、迥異價值觀的碰撞下,他們的婚姻也必然經歷這樣一場風雨。只是這個中代價和遺憾不免讓人讀來唏噓。

沈從文曾經說:有些路看起來很近走去卻很遠的,缺少耐心永遠走不到頭。他說的,其實何曾不是兩個人在婚姻道路上攜手、共度余生的本質呢?

然而,可惜的是,作家可以寫下最完美的愛情,卻未必能經營好自己的人生。這世間多少情人愛侶來來往往,卻沒有幾對能真正經歷婚姻的風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