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共有12位皇帝,嚴格意義上來講應該是11位,畢竟清太祖努爾哈赤并未真正稱帝,只是自稱為大汗,建立后金。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在1636年正式建立大清,登基稱皇帝。
但若是沒有努爾哈赤先前統一女真各部的功業,皇太極想要稱帝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將努爾哈赤尊為清太祖也是理所應當。
大清共12位皇帝,便會有12座帝陵,再加上努爾哈赤父以上四代父祖等人的陵墓,總得算起來一共是13座皇陵。
而且按照大清初期的規矩:不管是皇后在皇帝之前病逝還是之后病逝,都要同皇帝合葬一處,這是「夫妻同穴」的講究。而且不管是皇帝親封的皇后或者是後來追封的皇后,都有與皇帝同葬皇陵的資格。
比如大清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孝慈高皇后—孟古姐姐,因為生下了兒子皇太極,得以有資格同清太祖努爾哈赤合葬福陵。
再比如孝端文皇后哲哲(孝莊的姑姑),是皇太極稱帝時親自冊封的皇后,雖然是在大清入關以后病逝于京城。但順治帝下旨,將孝端文皇后的梓宮運送回盛京,與太宗皇帝皇太極同葬于昭陵。
另外康熙的四位皇后孝誠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昭仁皇后與孝恭仁皇后全部與康熙合葬與景陵,其中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在康熙一朝最高的位份就是德妃,但因為是雍正帝生母,所以便有了與康熙同葬景陵的資格。
如此我們便可以認為既然皇后都是與皇帝同葬,那麼清朝是不會存在單獨的皇后陵寢的。
但真實的情況是,大清一共修建了7座單獨的皇后陵寢,也就是說并不是大清所有的皇后都與皇帝合葬帝陵。
首先打破這一祖制的就是我們熟知的孝莊文皇后,順治帝的親生母親,康熙尊重的祖母。
1688年孝莊太皇太后病重,彌留之際特地囑咐自己的孫兒康熙:「太宗皇帝陵寢已經奉安很久了,不可因為我輕易去打擾太宗皇帝與孝端文皇后;更何況我心里舍不得你跟你的父皇順治,就將我葬在你父皇孝陵的附近就可以。」
孝陵是順治帝的帝陵,作為大清入關的第一位皇帝的陵寢其規模規制自然是非常高的;若是將孝莊太皇太后葬入孝陵的話,不僅位置不好抉擇,其規格更不好定,畢竟孝莊的身份特殊,是順治帝的生母。
大清還沒有皇帝生母與皇帝本人同葬一座陵寢的先例,康熙實在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抉擇。
但是又不想違背祖母的遺愿,便在孝陵的風水墻外修建了一座臨時的歿宮—暫安奉殿。
1725年也就是雍正三年,雍正帝下旨在暫安奉殿原地修建一座陵寢—昭西陵。與盛京太宗皇帝的昭陵遙相呼應,也算是了了孝莊文皇后與康熙的心愿。
不過昭西陵并非是大清第一座單獨的皇后陵寢,孝東陵才是。
孝東陵這座皇后陵寢中安葬著順治帝的第二位皇后—孝惠章皇后,這是孝莊為順治帝親自挑選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順治帝對董鄂妃的偏愛是歷史都承認的,可以說董鄂妃在后宮中「集三千寵愛于一身」,有董鄂妃的存在其他的妃嬪順治帝連看都不看一眼,哪怕是皇后。
應該說后宮中凡是博爾濟吉特氏的妃嬪,順治帝都故意冷落,其中便包括孝惠章皇后。
順治帝的第一位皇后孟古青也是博爾濟吉特氏,雖然不是孝莊為兒子親自挑選的,而是攝政王多爾袞的杰作;但因為孟古青是孝莊的侄女,孝莊自然想孟古青做皇后。
礙于生母孝莊的面子,即便是多爾袞已經病逝,順治帝還是與孟古青大婚。但是僅僅兩年的時間,順治帝便將孟古青給廢掉了。
按照輩分的話孝惠章皇后是孝莊的侄孫女,順治同樣不喜歡,甚至在心里很抵觸,便處處為難孝惠章皇后,甚至想二次廢后;但孝莊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第二次,因為孝莊作為科爾沁出身的公主,必須要保住科爾沁蒙古在大清后宮的地位。
如此一直到順治帝病逝,孝惠章皇后還穩坐在皇后之位上。
孝陵的位置是順治帝親自挑選的萬年吉地,因為順治帝年輕便沒有著急修建陵寢;在順治帝突然病逝后才開始修建孝陵,康熙3年十一月修建完成。孝陵完工以后,順治帝便被葬入了孝陵地宮,與順治帝合葬的除了順治帝最寵愛的董鄂妃(追封為孝獻皇后),還有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一個是順治帝一生所愛
一個是新帝的生母
孝惠章皇后作為正宮皇后更有與順治帝合葬的資格,但卻選擇了單獨修建一座陵寢,原因其實不言而喻。
1717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六年孝惠章皇后病逝,次年安葬于大清第一座皇后陵寢—孝東陵。
雖然孝惠章皇后的孝東陵是大清第一座皇后陵寢,但不與夫君合葬并非是孝惠章皇后的首創,而是孝莊文皇后;雖然此時孝莊文皇后的昭西陵還沒有修建,但已經有了先例,孝惠章皇后再提出自然便沒有那麼突兀了。
孝惠章皇后是康熙的嫡母,再加上康熙的生母早早便病逝了,康熙也算是與嫡母相依為命,自然感情不一樣。康熙不僅非常尊重孝順自己的祖母孝莊,對自己的嫡母孝惠章皇后也很不錯,自然會尊重嫡母的意愿。
這便是大清前兩座皇后陵的來歷,除了昭西陵與孝東陵以外,還有五座皇后陵:
乾隆生母孝圣憲皇后的陵寢—泰東陵
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可以稱得上是整個大清最享福最長壽的一位皇后,86歲高壽而終。雖然鈕祜祿氏在雍親王府的地位非常低,只是一個侍妾格格,但是在一次偶然機會得到雍正帝的寵幸,得以懷孕生下皇四子弘歷。
弘歷從小就聰慧,不僅雍正帝喜歡,還得到了祖父康熙的寵愛,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將弘歷接入宮中親自撫養。弘歷地位與影響力的提高,對于鈕祜祿氏而言是一生的轉折點。
鈕祜祿氏在此之前并沒有因為生了兒子位份上有所提高,但是在弘歷被接入宮中撫養后便不一樣了。雍正登基后,鈕祜祿氏從一個侍妾格格直接被冊封為熹妃。而弘晝的生母耿氏,只是被封為裕嬪,如此便可以看的出鈕祜祿氏真正開始「母憑子貴」。
在敦肅皇貴妃年氏與孝敬憲皇后那拉氏先后病逝后,熹妃被冊封為熹貴妃,成為實際上的后宮之主,管理六宮事宜;在兒子弘歷登基后,被尊為獨一無二的皇太后。可以說從這一刻開始鈕祜祿氏一生享福的日子正式開始,乾隆是一個出了名的大孝子,對生母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
再加上雍正給自己的兒子乾隆留下了富裕的國庫,創造了康熙盛世,乾隆便有條件開始享福。不僅乾隆享福,乾隆的生母更是享福,乾隆先后六次南巡,其中有五次都帶著生母一起。第六次南巡時鈕祜祿氏已經病逝,正因為生活在這樣無憂無慮的養老環境里,鈕祜祿氏86歲高壽而終。
在乾隆剛登基的時候,雍正帝的泰陵恰好修建完成,修建陵寢的大臣便上奏折詢問乾隆:在泰陵的地宮之中是否為太后留位置?
乾隆向來尊重自己的母親,便去問鈕祜祿氏的建議,鈕祜祿氏并不想要同雍正帝合葬一處,便下懿旨以「卑不動尊」為由,單獨修建皇后陵。
很多人不理解鈕祜祿氏為何不愿與雍正合葬呢?這可是無上的榮耀,原因我總結了三點:
第一點,泰陵中除了雍正帝外便是孝敬憲皇后與敦肅皇貴妃年氏,一個是雍正髮妻,一個雍正一生所愛;鈕祜祿氏雖然有資格葬入泰陵,但情感上卻不想被葬入泰陵。畢竟鈕祜祿氏并不得寵,能被封為熹妃,後來成為六宮之主熹貴妃,都是因為兒子弘歷的緣故。
雍正并不寵愛自己,何苦在百年后還要陪伴雍正左右呢?
更何況雍正身邊已經有摯愛與髮妻,鈕祜祿氏若是強行加入的話確實很尷尬。
第二點,鈕祜祿氏高居太后之位,便想要跟孝莊文皇后與孝惠章皇后一樣的待遇,畢竟兒子乾隆也孝順;若能有一座單獨的皇后陵寢,確實比同葬帝陵更加有面子。
第三點,雍正帝向來評價不是很好,「刻薄寡恩」,再加上鈕祜祿氏并受寵;是否是對雍正帝有意見呢?死后自然不敢也不想與雍正帝合葬。
道光帝的養母孝和睿皇后陵寢—昌西陵
道光帝旻寧是嘉慶皇帝與第一位皇后孝淑睿皇后所生的嫡子,孝淑睿皇后在嘉慶二年便病逝了。生母病逝后,旻寧便被送到了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繼后)的宮里撫養,所以孝和睿皇后算是旻寧的養母。
了解嘉慶帝的人應該知道嘉慶帝是在避暑山莊突然病逝,因為去世的太突然并沒有來得及交待后事,至于傳位的詔書在哪兒大家都不知道。
雖然雍正帝建立秘密建儲的皇位繼承制度,但因為宮里曾起火,嘉慶帝為了傳位昭書不被燒毀,便將昭書從正大光明牌匾之后拿走,放在一個小匣子里。至于匣子放在何處,只有嘉慶帝知曉。
就這樣傳位昭書找不到,即便大家心里跟明鏡一樣旻寧是嘉慶帝秘定的嗣皇帝,但沒有傳位昭書便名不正言不順,誰也不敢主動提出讓旻寧繼位。
如此關鍵時刻孝和睿皇后深明大義,下了一道懿旨:旻寧繼皇帝位。
其實孝和睿皇后有兩個兒子,但她為了朝政選擇養子繼位,如此賢德確實值得旻寧尊重。
所以在道光帝繼位后,便將養母尊為獨一無二的皇太后,很是孝順。
孝和睿皇后也算長壽,活到了道光二十九十二月,終年74歲。在孝和睿皇后病逝僅一個多月后,道光帝也病逝,很多人都說道光帝之所以會病逝如此之快,是因為操勞養母的葬禮。
畢竟道光帝只比養母小三歲,也是一個已經71歲的老人了。
孝和睿皇后與道光帝接連去世,修建陵墓的事情便到了咸豐帝手里。
咸豐帝繼位后便開始修建孝和睿皇后的陵寢—昌西陵,以及皇考道光帝的陵寢—慕陵。同時修建兩座陵寢,再加上此時的大清并沒有了康乾盛世時的條件,所以昌西陵修建的規格并不高,屬于那種典雅的風格。
恭親王奕䜣的生母孝靜成皇后陵寢—慕東陵
孝靜成皇后是到道光帝的第四位皇后,不過道光一朝孝靜成皇后最高的位份是皇貴妃,還是在道光帝最寵愛的皇后、咸豐帝(奕詝)生母孝全成皇后病逝以后才冊封的。
至于孝靜成皇后的名分,是咸豐帝看在養育之恩上追封的。
孝全成皇后病逝時,奕詝尚且年幼,道光帝便將奕詝交給了孝靜成皇后撫養。如此說來,孝靜成皇后還是奕詝的養母。只不過孝靜成皇后有自己的兒子奕䜣,奕䜣聰明深得道光帝喜愛。孝靜成皇后便想要自己的兒子做新帝,所以便在道光帝即將病逝的時候耍心眼,不讓御前大臣宣讀遺詔,想要等道光帝病逝后,將自己親生的兒子奕䜣扶上皇位。
道光帝雖然已經不能說話,但使勁拍打著床,御前大臣便不敢再拖延時間,當中宣讀傳位詔書:皇四子奕詝為嗣皇帝,皇六子奕䜣被封為親王。
如此奕詝便登上了皇位,史稱咸豐帝。
咸豐帝登基后,并沒有將養母孝靜成皇后尊為皇太后,只是將其尊為皇貴太妃。
若是只有太妃位份的話,只能是葬入妃園陵寢。
但孝靜成皇后畢竟是咸豐帝養母,還是恭親王奕䜣的生母,所以在孝靜成皇后病重時為了沖喜,咸豐帝將其尊為康慈皇太后。如此有了太后的名分,孝靜成皇后便有了與道光帝合葬的資格。
但是咸豐并未將養母合葬慕陵,而是單獨為養母修建了一座皇后陵—慕東陵。
只是孝靜成皇后并非咸豐生母,再加上此時的大清國庫并不富裕,所以慕東陵修建的規格并不高。
慈禧與慈安兩宮皇太后的陵寢——定東陵(兩座皇后陵)
其實慈禧與慈安的定東陵,是慈禧舌戰群臣爭取來的,也可以說是耍賴得來的。
大清從未遇到過同時為兩位皇太后修建陵寢的事情,所以一時間大臣們都不知該如何是好。
恭親王奕䜣為首的大臣們一開始的方案是一座皇后陵一座地宮,慈禧看到這個方案后非常的生氣,將大臣們狠狠斥責一頓:「,你見過哪一座皇后陵寢中同時葬著兩位皇后?即便是位份比較低的常在、答應,在死后都能各自為券,我們姐妹倆難道還不如她們嗎?」
大臣們商量一番,又出了一個方案:仿照景陵雙妃園寢的模式,一座皇后陵但是兩座地宮。
慈禧看了這個方案,還是很不滿意,便直接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難不成我們姐妹二人還不配一人一座皇后陵嗎?」
雖然此時的大清已經內憂外患,國庫空虛,處處都需要銀子。但慈禧是一個很自私的人,她既然打定了主意修建兩座皇后陵,大臣們只能服從不能反對,大臣們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慈禧的意思來辦,至于銀子總會有的。
正因為慈禧的堅持,便有了定東陵兩座皇后陵寢。
慈禧在大清專權長達48年的時間,她所要求修建的定東陵其實規格很高,遠遠超出了皇后陵該有的規制。
在大清七座皇后陵寢中,乾隆生母孝圣憲皇后的陵寢可以說是最中規中矩的一座皇后陵。
昭西陵雖然規格高,但孝莊畢竟最終的身份是太皇太后,自然不能比;
孝東陵規格也不低,但畢竟那時候皇后陵寢還沒有固定的規制;
昌西陵與慕東陵修建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修建的規格并不高;
而慈禧與慈安的皇后陵,又是超規格的皇后陵。
雖然說古人講究「夫妻同穴」,死后葬在一起;但凡事都有例外,一旦有了一個例外,便會出現第二第三,甚至是更多的例外,清朝的7座皇后陵便是例外的結果。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