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曼凄涼晚年:臨終破衣遮體,與徐志摩合葬遭拒,骨灰無人認領
2023/07/17

【傳奇名媛陸小曼:名門閨秀的標志,是她與生俱來的優越感】

光緒二十九年,亦是公歷1903年。

彼時的大清帝國,如同搖搖欲墜的參天大樹,充滿「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危險氣息;而那莊嚴古老的紫禁城,則像極了落日的余暉,雖然盡力散發著光芒,卻再無力照耀山河。

列強入侵,割地賠款,劃定租界……這些蠻橫貪婪的要求,無不加速著滿清政府的土崩瓦解。

恰是這年的農歷9月19日,上海南市區的一位陸姓大戶人家,喜得千金。

這個小女孩便是被譽為「一代才女名媛」的翻譯家、文學家兼畫家的陸小曼。

陸小曼的父親陸定是清末舉人,與曹汝霖、袁觀瀾、穆湘瑤等民國名流是同班同學,留日歸來的他,深得軍政要員器重,自由出入上流社會;母親吳曼華是典型的江南女子,未出閣時已是無人不知的才女,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良好的家庭條件,帶給孩子的往往是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滋養。

如果說,優渥家境給予陸小曼肆意的底氣,那麼名門閨秀的標志,則讓她擁有著與生俱來的優越感。

1922年,19歲的陸小曼在父母的安排下遇到27歲的軍校高材生王庚。

同樣生長在書香門第家庭的王庚,從小飽讀詩書;清朝滅亡之前,他被選派到美國求學,并先后在密歇根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讀書。

在校期間,王庚還因為成績優秀,被邀請接受美國新式軍事教育。

他和陸小曼的結合,可謂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可偏偏這世間情緣多為謎團!看似有著金玉良緣的兩人,卻因為性格差異越走越遠!

陸小曼從小天真浪漫,骨子藏著一份柔媚;結婚之前,她長期供職于北洋政府的外交部,是名副其實的社交名媛;這樣的工作氛圍,讓她由衷偏愛開放、自由、浪漫的新時代男性。

無奈丈夫王庚長期就職軍隊,特殊的工作環境造就了他忠厚木訥的性格。

一個喜愛熱鬧和浪漫,不愿意困于家庭;一個早出晚歸,滿心是工作和出差…… 長久不愉快的相處,使得漸通人世的陸小曼對丈夫王庚出現了本能的排斥心理,性格和思想截然不同的兩個人也越走越遠。

正當陸小曼困就在沉悶婚姻,對生活失去樂趣時,才華橫溢的詩人徐志摩出現在她的人生中。

徐志摩和王庚都是梁啟超的學生,彼此之間屬于師兄弟的關系。

徐志摩認識陸小曼這一年,王庚正要調任哈爾濱出任警察廳廳長;為免愛妻在家無依無靠,王庚便在離別之際請求師兄徐志摩,幫忙好好照顧陸小曼。

可不成想:這份充滿掛念的請求,竟然成就了徐志摩的橫刀奪愛。

眾所周知,徐志摩是民國的典型渣男。

在國外留學期間,他對才女林徽因一見鐘情,曾經寫下浪漫詩作《再別康橋》作為熱烈表白,為抱得美人歸,甚至不惜讓懷有身孕的妻子張幼儀去打胎,這份無情冷漠的態度,讓他在很長時間被都人們詬病。

因為沒有得到林徽因的愛,郁悶失意的徐志摩再次被青春靚麗的陸小曼深深吸引。

而本就內心孤苦的陸小曼,更是被徐志摩天生的浪漫和才華打動,兩個內心充滿了浪漫情欲的人,最終在各種因素的催化之下,把無法傾訴的寂寞變成了違背世俗的愛欲。

事實上:愛一個人本身并沒有錯,錯的是遇到的時間和彼此的身份。

如果一場愛戀是建立在傷害無辜人的基礎上時,便就裹藏了悲涼的成分。

所以,哪怕陸小曼和徐志摩的華麗情緣始于浪漫的怦然心動,最終也無法避免地成為一場越不過的誅心情劫。

【不被祝福的婚姻:始于各自背叛,止于猜忌和爭吵】

就如上文所講: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姻,不會得到大家的祝福。

因為他們的結合,是背叛了各自的婚姻。

據說,兩人在婚禮上請來了梁啟超做婚禮見證人,可梁啟超的證婚詞卻著實讓兩人難堪。

他說:

「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學無所成,做學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你失婚再娶就是用情不專的證明!」

「陸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過來人,我希望從今以后你能恪遵婦道,檢討自己的個性和行為,失婚再婚都是你們性格的過失所造成的,希望你們不要一錯再錯自誤誤人!」

賓客嘩然間,梁啟超最后嚴肅補充:

「我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后一次結婚。」

不得不說:婚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愛情荷爾蒙的浪漫也許會掩蓋生活的困擾和局促,可隨著時間推移,那些外在的新鮮感帶來的刺激,最終會被婚姻的平淡代替。特別是當生活瑣事與浪漫愛情開始發生對峙時,沒有任何人的愛情能夠長久脫離世俗和物質牽絆。

陸小曼和徐志摩的愛情,更像是一座建立在精神世界的樂園;從相識到結婚,他們從未考慮過任何物質因素。

小曼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王庚,放棄了官太太的生活投入了志摩的懷抱;志摩不顧前途與小曼這樣的女人結婚,他們真心相愛,這種純粹勇敢的選擇,也很少有人能夠超越。

但也是因為無物質基礎,兩人的愛情依舊是鏡中花、水中月的浪漫,雖然看似美好,卻經不起生活的任何考驗。

陸小曼生于優渥的家庭,她如溫室的花朵,從來沒有經歷過生活的捶打。這樣一朵鮮花,自然是需要更好的環境去呵護的。婚姻的實質是什麼?就是柴米油鹽過日子,而陸小曼像一個未長大的孩子,她的生活極其奢侈鋪張。

再嫁后,她依舊我行我素。盡管徐志摩收入不菲,但依然維持不了家庭生活。她為了保證自己富貴太太的做派,為了一條帕子、一雙鞋子、一籃水果,迫使徐志摩不得不疲于奔命。

為了養陸小曼,給她提供好的生活,徐志摩需要到處找工作,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三所學校講課,課余還趕寫詩文,賺取稿費。而這些錢根本不夠陸小曼揮霍的,陸小曼住著小洋樓,養著十幾個仆人,後來陸小曼還吸上了鴉片。

志摩是浪漫主義詩人,他所憧憬的愛,是虛無縹緲的愛,最好永遠處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境地,一旦與心愛的女人結了婚,幻想泯滅了,熱情沒有了,生活便變成白開水,淡而無味。

所以面對陸小曼毫無止境地鋪張浪費,徐志摩開始有些難以招架。

為了保證生活的平衡,他不得不干預陸小曼的生活,叫她不要打牌,不要抽鴉片……

這些充滿關切的束縛,對于陸小曼卻是巨大的煎熬!

對她來說:徐志摩待她再不能如初,她現在就像是籠中的小鳥,她很苦惱,她要飛,飛向郁郁蒼蒼的樹林,自由自在。

可實際上呢?他不是不愛她,只是因為忙于生計荒廢了學問,不得不淪為金錢的奴隸。

他需要她的撫慰、她的陪伴、她的體諒、甚至她的節省……

可陸小曼對此卻毫無察覺,滿心忙于交際,對于徐志摩在金錢上無法滿足她的需求,她深感痛苦,認為是徐志摩開始以金錢對她進行要挾。

有時候愛就像一根彈簧,能屈能伸,但是如果壓力太大,這根彈簧就失去了它該有的彈性。

在婚后的消磨之中,陸小曼與徐志摩終于有了摩擦。

1931年11月上旬,陸小曼缺錢了,連續打電報催促徐志摩回去。11月11日,徐志摩搭乘張學良的專機飛抵南京,于13日回到上海家中。

徐志摩回到家中,眼前的陸小曼依然沉浸在鴉片煙的迷霧里自甘墮落。

心力交瘁的徐志摩對陸小曼說:「小曼,我愛你,深深的愛你,所以我勸你把鴉片戒掉,這東西對你的身體有害。

可沒想到,聽到這句話的陸小曼,直接拿起煙槍往徐志摩的臉上砸去;幸好對方躲得及時才沒有被砸中,可煙槍卻把金絲眼鏡給砸壞了。

通常來講:夫妻兩地分居,應該是小別勝新婚,如膠似漆。

可兩人的這場相逢,卻是被充滿戾氣的爭吵包圍。

徐志摩是好心勸阻陸小曼,希望妻子能夠戒掉鴉片。

然而在陸小曼看來,長久無法被滿足的生活費,已經象征了丈夫的變心,如今見面便表露無奈的規勸,更像是對方高傲的挑釁。

感情的偏見,讓愛情逐漸不受控制,此時的陸小曼深陷「當局者迷」的泥潭中。

徐志摩憤然離家,提前了回北京的行程。

她沒有阻攔,因為覺得強扭的瓜不甜。

然而陸小曼還未意識到:

當自己把煙槍砸向志摩的時候,他們夫妻的緣分就已經開始倒計時。就是因為這個無理取鬧的舉動,才促使志摩上了那架致命的飛機。

那是1931年11月19日,負氣離家的徐志摩,臨時決定乘坐郵機回北京。

卻沒想到,飛機起飛兩小時后,因駕駛員操作不當,導致飛機誤觸山頭,年僅35歲的徐志摩當場遇難。

年輕又多情的浪漫詩人就這樣輕輕地離開了!

他從遠方帶著牽掛來上海,卻又遍體鱗傷地離開;直至去世,他與陸小曼之間都沒有放下心結和誤會。

人生沒有如果,只是一場無法回頭的棋局;這場意外卻永恒的離別,最終讓這對才子佳人陰陽兩隔。

【痛失摯愛的陸小曼:因吸食鴉片牙齒爛光,素服終身只為贖罪】

徐志摩的死給了陸小曼致命的一擊。

噩耗發生后,送給徐志摩免費機票的航空主任保君健,曾親自給陸小曼報噩耗。

但小曼不相信這是真的,如年少任性般,她選擇了把報噩耗的人擋在門外,捂住耳朵不肯接受這個事實。

的確,任誰也不敢相信!

那個浪漫多情的詩人,竟然就這樣匆匆地離開了!

那個說要陪她終老,陪她看夕陽的男子,竟然會先自己而去,走得如此匆忙、絕情!

徐志摩的死,讓陸小曼遭受了社會各界的指責。

在葬禮上,朋友們本應安慰她,請她節哀,但許多朋友卻不能原諒她,對她咬牙切齒!像胡適、胡適、林徽因、金岳霖等更是認為:陸小曼造就了徐志摩的死,此后這些朋友大都與她斷絕來往。

實際上,世人責難之痛,遠不如她自責的痛徹心扉。一雙璧人成了單影,她用后半生救贖,用回憶浸泡一顆永遠無法愈合的心。

自志摩死后,她像是被抽干了精魂,素服終身,謝絕于任何娛樂場所和各種名人的邀請,閉門不出,臥病在床,悲觀消極。

心懷罪孽感的她為轉移無法承受的悲傷,吸食鴉片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最終徹底上癮,以至于不到中年牙齒全部爛光。

根據蘇雪林回憶:徐志摩死后,陸小曼一直沉浸在失去徐志摩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病痛、傷心、無奈、懊悔,把這位原本風采絕倫、才貌雙全的女人折磨得「臉色白中泛青,頭髮也是蓬亂的,一口牙齒脫落得精光,也不另鑲一副」。

這樣頹廢絕望的生活,直到好友翁瑞午的出現才有好轉。

身為醫生兼愛慕者的翁瑞午對她不離不棄,為她調理身體,陪她聊天疏心……

長期以往,悲痛欲絕的陸小曼才慢慢走了出來。

外面的流言蜚語依舊滿天飛,世人的謾罵與指責也依舊充斥著每個角落;但她再無精力去理會,因為她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整理亡夫徐志摩的手稿和作品。

此后30多年,陸小曼與翁瑞午同居,兩人不談情愛,話題卻總是圍繞「徐志摩」的名字展開。那些年因任性自私欠下的情債,她是做好準備要道歉和償還的。

【陸小曼凄涼晚年:與徐志摩合葬遭拒,死后骨灰無人認領】

1964年10月,陸小曼因肺氣腫及哮喘住進了醫院。

朋友來探望,她總是勉強露出一絲笑意,經常說自己夢見了徐志摩,說自己很快就要與徐志摩重逢了。

說這些話時,臉上充滿陶醉和期待,就像是要去與一位心儀的情人約會。

1965年4月3日,被疾病折磨多年的陸小曼,在62歲這年永遠閉上了眼睛,一代名媛就這樣帶著驚艷與傳奇離開了。

她是帶著微笑離開的,因為已安排完所有后事,滿心最期盼的,便是與徐志摩團聚;活著的時候沒有好好地在一起生活,死后她只想帶給志摩溫暖,長眠于他的身旁,這是她死前最大的心愿。

可無奈,風光半生的她,身后事卻無比蕭條清冷。

她去世時,已是「文革」前夕,為了避免引起事端,好友只得搭了個簡易靈堂,前來吊唁的也多是陸、徐、翁三家常來常往的親戚,挽聯只有一副,還是陸小曼晚年的學生王亦令為其撰寫的。

讓人更加心酸的是:陸小曼死的時候,身上還穿著一件露出棉絮的破棉襖。

好友趙清閣翻遍陸小曼衣櫥,居然也找不出一件新衣服為她換上;最后只好拿出自己的綢衣褲給她穿上,這才保留了她最后的體面。

與徐志摩合葬,是陸小曼彌留時的最大心愿,也是唯一心愿。

但是這份心愿最終還是被徐家后人拒絕了,理由有三:

1、徐家不承認這個兒媳;首先是張幼儀多年來侍奉老人,打理家人起居,她才是徐家承認的兒媳婦;而徐志摩死后,陸小曼在保留徐志摩妻子名份的情況下,又和翁瑞午同居30年,有悖婦道,實難寬恕。

2、徐志摩的死,陸小曼難辭其咎:正是陸小曼生活奢華,徐志摩才不得不想盡辦法賺錢養家,并且為了省錢搭乘免費飛機,導致墜機身亡。

3、陸小曼沒為徐家生下一兒半女。

這三條理由擲地有聲,趙清閣也是無能為力,這份遺愿最終落空!

由于時局敏感,陸小曼的骨灰只好被寄存在殯儀館的某一個角落,無人問津;後來隨著殯儀館遷移,這份只寫編號的骨灰盒由于找不到接受的主人,只好被潦草處理掉了。

中國人歷來講究人死后入土為安,死無葬身之地是咒語。

誰能想到:天資聰慧,容顏姣好的一代名媛,死后也無安身之所!

直到1988年,陸小曼的堂侄陸宗枬、陸宗麒,及其堂侄女陸宗麟一起出資,才為陸小曼在蘇州東山華僑公墓建造了紀念墓。

墓碑上的刻字很簡單: 「先姑母陸小曼紀念墓。」

墓碑上有一張陸小曼年輕時的照片,笑容燦爛。

旁邊青松環繞,綠樹成蔭,可她此生與徐志摩合葬的心愿,終究沒有實現。

我始終覺得: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有他的命數,他的情劫。

陸小曼于徐志摩,如同書案旁盛開的花,她來度他,也讓他在劫難逃;可午夜夢回的半生癡纏后,他竟也成為了她的情劫。

肉體飄零了,靈魂是否可以獲得永恒的自由?

如果可以的話,也愿徐志摩與陸小曼來世相遇時,不受任何羈絆,在平淡世事間,安享煙火人生……

【寫在最后的話】

回顧陸小曼的一生,她生于繁華榮盛的上海,染時代華麗之憂愁。

既蒙天寵,天資聰慧,容顏姣好;又得塵恩,門楣富貴,雙親疼惜。

一個女子,好到這般模樣,難免人憐天恨;命運也只好送她一程坎坷,讓她在塵世浮轉中嘗盡愁苦味,去經歷命定的劫數。

所以,她被徐志摩深愛了一輩子,也被身邊好友恨了一輩子,更被世人詬病了一輩子……

有人說,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然而陸小曼選擇的路,再痛也不肯屈膝,完全是站著走完的。

贊譽或詛咒她悉數飲盡,罵名或惡語她全然背負……

縱然前路刀山火海,她都勇敢地走到了終點;所以她活得暢快淋漓,也活得瀟灑肆意!

形容陸小曼的傳奇人生,不妨引用胡適的那句評價:

「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

如果你也想要品讀陸小曼千回百轉的一生,清晰探尋她熱衷浮華到回歸本真的心路歷程,不妨讀讀這部筆觸細膩優美的《陸小曼傳》。

這部傳記以真實史料為基礎,生動詳細地講述了陸小曼毀譽參半的一生,以及她從迷失到覺醒的晚年。

無論是她優雅名媛的人生經歷,還是坎坷多難的感情瑣事,讀來都讓人感慨良多!

這世上,很多人都逃不過情,逃不過悲歡離合、緣聚緣散。

可讀完《陸小曼傳》你會發現:紅塵來去夢一場,有時真不必太過執著;執念和癡怨太重,總是會讓靈魂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