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因擔心他造反,命他將2個梨分給900人吃,結果一招讓皇帝服了
2023/07/11

「寧欺白首翁,莫欺少年窮」,這是一件非常有道理的事情,因為哪怕是再怎麼有錢有勢的老人,也總歸是已經老了,但年輕少年卻還年輕,有著未來有著機會。

但是在古代,卻有一個老人,既不是什麼位高權重的大官,也不是統領大軍的將軍,更不是富甲一方的地主豪強。

可就是這麼一個看似普通的老人,卻是在被皇帝看到后起了擔憂之心,一番試探之后,皇帝更是直接給了他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二圣」臨泰山

在唐朝,最為出名的皇帝除了李世民,那就是他的「媳婦兼兒媳婦」武則天了,作為一個女子,武則天卻能夠歷任李世民、李治兩朝,最終當上皇帝,這絕對是千古無一。

但是武則天的皇帝之路卻也是非常曲折,曲折到最開始她所求的,也只不過是一個皇后之位。

終于她抓住李治想要收回權力的心思,將皇后之爭作為了引子,令李治力排眾議,廢王立武,坐上了皇宮的寶座。

可這個皇后的位置不是那麼好坐的,甚至沒兩年宰相上官儀就上書李治,要求廢黜武則天。

李治竟然也覺得上官儀說的很有道理的樣子,直接答應了這個要求,直接讓上官儀動筆寫了廢后詔書。

但要麼說武則天是不一樣的女人,李治的身邊早就都是她的眼線了,兩個小宮女一路跑到了武則天那里,告訴了她這件事。

于是很快,上官儀這里剛剛潤好筆寫了兩行話,武則天就直接進來了。

瞬間,場上的氣氛有些尷尬,上官儀低頭走了出去。

武則天對著李治就是一頓哭訴,梨花帶雨的樣子看的李治一陣陣心疼,便又把沒寫完的詔書隨手一扔:「朕都是被上官儀帶的,朕絕對沒有這個意思啊。」

因紿之曰: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資治通鑒·唐紀·十七》

此事之后,武則天的野心逐步增長了,因為她看到了李治對自己的寵愛,更是看到了李治朝令夕改的軟弱性格。

于是武則天直接借著這件事情,要李治誠懇道歉,要他的「一個態度」。

以武則天的野心來說,她想看的態度絕對不是幾個「包包」能夠解決的,而是和李治同等的權力。

果然沒過兩天,朝堂上面李治龍椅的后邊就多了一道簾子,武則天就坐在這里,朝上眾臣說了什麼,李治怎麼處理的,武則天聽的一清二楚。

就此之后,大唐君主的權力盡歸李治手中,除了武則天,旁人誰也沒法染指,過了兩年,李治便自稱「天皇」,武則天為「天后」,二人就是「二圣」,可見武則天的權力已經和李治沒有太大區別了。

這種情況其實對于李治時期的唐朝來說并不算什麼,因為此時的唐朝國力還處于上升期,民生百態生活的也算是蒸蒸日上,武則天雖然有野心,但也有才能,足夠治理國家。

并且為了能夠彰顯自己的功績,武則天勸李治去封禪泰山。

這封禪泰山一事,乃是祭告天地神靈,自古以來都是唯有有功于天下蒼生的皇帝才有資格做的事情,是一件無上的光榮,在此之前,也只有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和光武帝劉秀封禪過泰山。

武則天的這一提議,直接打在了李治的心坎里,當即決定,前往泰山封禪。

九代同堂

麟德二年的秋天,李治率領武則天和一眾文武百官前往泰山,為了體現隆重和正式,跟著的還有突厥、高句麗,甚至天竺、倭國的使者。

這走進了山東地界過了幾日,便到了鄆城壽張。

李治一行人準備在此處休整幾日,地方官自然也是不敢怠慢,供祖宗一般供著,李治問起壽張的風土人情,地方官也是早做好了準備,對答如流,為了顯擺自己為官有方,地方官更是把一些特色功績顯擺了出來,其中就有一個「勸課農桑,使老有所養」。

這就有一個家族張家,就有一個老壽星,張公藝。

李治一聽也是有些吃驚:「他竟然還活著。」

原來在壽張有一個家族張家,這個張家可不一般,乃是「漢初三杰」

之中的張良之后。

張家一直在此處繁衍生息,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年間,張家出生了一個孩子,名叫張公藝,算下來是張良的第二十六輩孫子。

這個張公藝自幼便聰慧卻老實,尤其是見到了南北朝亂世紛爭,人命如草芥的戰爭之后,也沒有了入世為官、榮華富貴的心思,就這麼在壽張務農為生,耕讀傳家。

這麼一來,似乎是真的受心態影響,張公藝的身體是十分硬朗。

從高氏北齊開始,到宇文氏的北周建立,再到楊氏的隋朝建立,一直到如今的李唐王朝,張公藝竟然活過了四個朝代,現在已經是八十八歲的高齡了。

而且這張家也是不一般,在張公藝為族長的帶領下,張家集體勞作,集體收獲,家里是真的兄友弟恭、父慈子孝,而且一直沒有分家,至今已經是九代子孫,共計九百余人同居一起。

這在農耕社會是非常難以想象的事情,平常人家里兩代人住一起都會有各種婆媳矛盾、妯娌矛盾等等,可張家這九百余人一年到頭卻是連吵架拌嘴都見不到幾次,簡直是和諧家庭的典范。

李治一聽自然是來了興趣,這張公藝和張家作為地方大家的代表,在北齊、北周等朝代時也曾多次被朝廷官服褒獎。

而且曾經李治的爸爸李世民還只是秦王之時,曾經帶兵出征山東軍閥徐圓朗,自己單槍匹馬前去探查情況,結果被徐圓朗派兵追殺,掉進了河里。

恰好張公藝帶著張家人就在附近,趕緊前來救了李世民,把他帶回家中好好照顧。

李世民後來登基,也是寫過「表揚信」送到張家,更是賜給了張家一塊「義和廣堂」的匾額。

再加上張公藝還活了八十八歲,這李治當即就要見見張公藝。

「只因我太忍」

等到張公藝到了李治面前,李治也是打量了一番,只見來人須發皆白卻是體格健壯、精神矍鑠,絲毫不像快九十歲的老人,沒有一點行將就木的意思。

于是李治便想要好好咨詢一下張公藝,他是怎麼把一個九百多人的張家給管理的這麼和諧的。

張公藝聞言只是道:「我一直以來就是這樣被教導的,哪有什麼別的本事呢?只不過是讓家人們遇事多忍讓一些罷了。」

慈愛寬仁,無殊能,僅誠意待人,一‘忍’字而已。——中紀委·《河南台前張公藝:敦睦九世 百忍流芳》

李治一聽,又一詢問,原來這張家在當地是樂善好施,廣結善緣,絲毫沒有仗著自己張家人多勢眾就橫行鄉里、欺行霸市,只要是這附近十里八村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張家總是會及時的施以援手。

尤其是每年的秋季農忙之時,附近的鄉民總是會到張家來,有的是借鐮刀鋤頭的,有的是借繩子籮筐的,甚至還有直接借騾馬牛羊這種大牲口的,還有借種子或者直接借錢的。

這些人借走了東西錢糧,有的是會還回來,有的卻是直接就此失聯了,尤其是借錢的,基本十個里面八個從此見不著了。

這長久一來,對張家自然是一筆不小的損失,張家小輩有的就像張公藝抱怨,以后別管這些前來借東西的人了,自己家有錢也不能吃大戶啊,地主家也沒余糧啊,更何況這九百多人吃喝拉撒,張家過的也不算太寬裕。

張公藝像

但張公藝聞言卻是一擺手:「要不回來就要不回來吧,人家要是有的話,那他一開始就不會找咱來借。」

這樣一來,張家在當地的名聲更響了,很多人聞之羞愧,紛紛來還東西。

這對外忍讓,于內部張公藝也是經常教育他們要忍讓,大家都說一家人,有什麼事情不能好好說呢?

并且在張家,張公藝建起了「集體食堂」,到點了就敲響一口大鐘,喊家人來吃飯,大家吃的都是一樣的;有專門負責做衣服的幾房人,給眾人集體做衣服,只問尺寸、不問款式,這樣一來大家穿的都是一樣的;請的私塾先生讓所有張家孩子一起上學,教的東西都是一樣的。

這樣的集體生活,沒有差距,也就沒有了攀比,沒有了爭斗之心,自然是非常和諧。

甚至到了晚上,張家人回自己房中時,很多婦女都是隨手抱起一個孩子就回去,反正第二天都是再送來,你的我的不差不多嘛。

這種環境下,張家自然是蒸蒸日上,甚至于張家的狗都受到了影響。

張家養了一百多條狗,準備了兩個大食槽來喂狗,所有的狗也都是到點吃飯,只要是有一個狗沒來,負責的幾個「頭狗」就會一聲犬吠,所有的狗都不會吃飯,等著這狗過來。

這樣的一個家族讓李治非常欣賞,族長張公藝更是讓李治略有傾佩,但漸漸的,李治心中卻有些不安了起來。

「梨汁,一定要梨汁」

原來在李治看來,張家這種家族能夠安穩作息,自給自足,而且家族中沒有斗爭,每個人都安安分分的,而且樂善好施,絕對是當地的「和諧代表」,絕對是一個值得表揚的事情。

可以說在壽張,張家安穩了那麼壽張就安穩,但要是張家不安穩呢?

這樣一個上下一心,有著強大的組織能力和凝聚力,還在當地有著一定威望形象的龐大群體,一旦他們不安穩了,那只怕壽張頃刻之間就要變天了。

尤其是張公藝,這個張家幾乎就是他的一言堂,他要是起了什麼歪心思,那麼整個張家估計就都動起來了。

帶著這種擔憂,李治便決定來試探一下張公藝,也是想看看他治家的能力是真是假,張家是不是真的這麼忍讓。

于是李治四下一看,抬手抓了兩個梨遞給了張公藝:「老丈你治家有方,造福鄉里,絕對是有功啊,朕今天賜你兩個梨,全表心意,你讓張家人來吃了吧。」

張公藝聞言還沒有明白李治的意思,只是叩頭謝恩,但李治卻是不斷催促:「趕緊讓全部張家人來吃了這兩個梨啊,莫非你嫌少嗎?」

張公藝聞言一愣,全部張家人吃這兩個梨?九百多口子人吃倆梨?

再抬頭一看,只見李治笑瞇瞇地看著自己,還是不明白李治是什麼意思,但張公藝也不敢「抗旨」,哪怕這個旨意看似非常離譜。

于是他便敲響了大鐘,召集了所有張家人,把這兩個梨放到了一口大石臼里面,石臼旁邊放了個木槌。

所有張家人都要上來圍著石臼走一圈,拿木槌砸一下這兩個梨。

很快,張家人就開始了「搗梨」,也是很快,這兩個梨就成了一灘泥。

張公藝讓人把這「一灘梨」放到了一口大缸里,所有張家人都上來喝一口「梨汁」,來「感沐天恩」。

而李治聽到了張公藝的做法,卻也是只能一聲大笑,這個老頭是有點子,他也應該是明白了朕的意思,張家就這樣吧。

不久之后,張公藝也是送來了一張紙,上面寫了一百個「忍」字,形成了一首「百忍歌」。

李治見了頓時大為感動,再想到張家的影響力,親自書寫了四個大字「百忍義堂」,讓人造成匾額送到張家,又賞賜了百匹布帛,這張家算是真的活出了自己的「統戰價值」。

而張公藝也是就此又活了十年,一直到九十九歲高齡方才離世。

這麼一個普通的老人,給了李治一個「忍」的秘訣,但卻是沒能讓李治和同行的武則天真正聽進去。

尤其是武則天,在李治駕崩后她是逐步掌握大權,最終是真的不忍了,自己當了皇帝,大肆殘殺李唐宗室。

想來也是,這花花世界之中,到處都說差距,自然到處都是斗爭,哪能向張公藝的張家一般人人平等呢?

但其實「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張公藝的「忍」,不僅僅是要人們忍住別人,更是要忍住自己,沒有了額外的奢求和欲望,自然也就沒有了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