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活31歲,遇4位女子,寫348首詞,他是清朝最浪漫的侍衛
2023/07/14

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二十年),明末東林書院創建人顧憲成的四世孫 顧貞觀回無錫為母丁憂,臨行前,他的一位摯友前來相送,二人在長亭惜別之際,摯友寫了一首詞贈給顧貞觀,這首詞,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詞曰: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顧貞觀的這位摯友,名叫 納蘭性德,也有人稱他為 納蘭容若。很多人初讀上面這首詩文,都以為這是一首情詩。在這篇大作中,納蘭性德用「秋扇」來比喻漢朝時期 班婕妤被拋棄,又用「驪山」來比喻 唐玄宗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看似寫男女情思,實際上卻在表達交友之道當始終不渝。把友情當愛情來寫,看似錯位,實則是一種較高的文學境界。

雖然這首詞不是在寫愛情,但在歷史上,納蘭性德卻是一個寫情詩的專家,他一生中創作的348首詩詞中,絕大部分都和愛情有關。

納蘭性德被譽為「清朝國初第一詞手」

,他的作品不僅享譽清代文壇,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絢麗的一席之地。本文,筆者將和大家分享納蘭性德,希望通過歷史記載和文學詞作,帶大家認識這位「大清第一浪漫情種」。

一、貴胄出相府,公子入宮掖

納蘭性德,初名納蘭成德,字 容若,后人亦稱他為 納蘭容若。根據《清史稿·納蘭性德傳》記載:

性德,納喇氏,初名成德,以避皇太子允礽嫌名改,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明珠子也。

納蘭性德出生于清朝順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他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 納蘭明珠。只不過,明珠是在康熙年間崛起的,納蘭性德出生的時候,其父還只是朝廷的一名侍衛。

納蘭性德所在納蘭家族(又稱納喇家族、葉赫那拉氏)隸屬于滿洲正黃旗,是清朝的開國家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 金台吉是葉赫部落的統領,曾和努爾哈赤是死對頭,後來,金台吉戰死,金台吉的兒子 尼雅哈(納蘭性德的祖父)率部投降努爾哈赤,并把金台吉的女兒 孟古哲哲送給努爾哈赤為妃。

孟古哲哲是 皇太極的生母,也是清朝第一位被追尊的皇后。

換句話說,納蘭性德家族是清太宗皇太極的母族。

後來,納蘭明珠又娶了英親王 阿濟格(努爾哈赤第十二子)的女兒,此女也就是納蘭性德的母親。如果按照漢人的傳統親戚叫法,納蘭明珠應該是康熙的堂姑父,而納蘭性德就是康熙的表弟。

在康熙初年,康熙的嫡子保成(胤礽)被冊封為太子,由于納蘭性德的原名(納蘭成德)中也有一個「成」字,放在普通家庭,可能不需要避諱太子名諱,但納蘭家族和皇家關系密切,因此明珠才給兒子改名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是明珠長子,根據史料記載,性德自幼聰慧,文武兼修,「 數歲即習騎射,稍長工文翰」,很小便學習騎射,稍大一些就開始學詩詞文章。康熙十一年,納蘭性德17歲,其父明珠被升任兵部尚書,性德也被送到了國子監讀書,家中本是喜氣融融。然而,他的母親卻生了重病,《清史稿》記載:

性德事親孝,侍疾衣不解帶,顏色黧黑,疾愈乃復。

意思是:納蘭性德對母親非常孝順,母親生病,他衣不解帶在床前侍疾,直到納蘭性德身體憔悴,面色漸黑,母親的病才痊愈。

從這段記載來看,納蘭性德不僅文武雙全,也深諳忠孝之道。這也明珠對兒子的教育是成功的。

同年,納蘭性德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順天鄉試的主考官正是清代名臣、著名學者徐乾學。第二年春天,納蘭性德參加科舉會試,再一次中第,如果接下來殿試順利,他將會是18歲的進士。

要知道,清朝開國之初,滿洲進士本來就少,不到20歲就能中進士的滿洲人更是少之又少。納蘭性德本以為自己很快將名滿京城,然而,正在這時,他病倒了,不得不放棄殿試。

未能成為18歲的進士,納蘭性德的內心是懊惱的,然而,他的父親明珠卻不以為然,明珠勸性德好好養病,如果非要考進士,三年后再補殿試就行了。

當然,明珠之所以如此看得開,那是因為他是兵部尚書、朝堂新貴。他的兒子不一定要走科舉這條路。

三年后,也就是康熙十五年春天,納蘭性德入宮補殿試,他的試卷在當年300多位貢士中名列第10名,也就是二甲第七名,這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納蘭性德歸來,明珠大擺宴席慶賀。

當時,三藩之亂正酣,因 索額圖最初不支持削藩,明珠逐漸得到康熙的信任。康熙聽聞新科進士里面有明珠之子,特地派人送來賞賜。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納蘭性德進入康熙的視線。

二、人間惆悵客,知君淚縱橫

納蘭性德雖然出自滿洲正黃旗,但他骨子里已經認可了漢文化中「 學而優則仕」的規則,他很想踏踏實實做學問,憑借自己的學識修身齊家治國,為此,他還特地拜翰林院日講起居注官 徐乾學為師。為了能夠更好地討教學問,納蘭性德幾乎每天都騎馬來到徐乾學家中,廢寢忘食,日日請教。

在徐乾學的影響下,納蘭性德發現宋、元、明時代的很多書籍都存在許多損毀和錯誤,這極度影響了后世的知識傳播,于是,納蘭性德立即著手匯編一部儒學叢書,不久后,一部由納蘭性德編纂的《通志堂經解》問世。 這部作品猶如驚雷,讓納蘭性德名震京華,康熙聽聞后,更是召他入宮,要親眼看看這個小伙子是個什麼樣的人才。

可是,接下來的事情,出乎性德的預料。

康熙見性德一表人才,于是御口一開:破格提拔納蘭性德為三等侍衛,不久又升為一等御前侍衛。康熙每次出巡,都讓納蘭性德跟隨。

在清朝,滿洲勛貴子弟無不以入宮做侍衛為榮,因為宮廷侍衛是他們進入仕途的跳板,就連納蘭性德的父親不也是從侍衛做起的嗎?所以,康熙認為,他讓納蘭性德做御前侍衛,是給后者莫大的榮譽。但是, 納蘭性德的內心卻是郁悶的,他想執筆做學問,不想持槍站崗。

然而,帝王的命令不是他能拒絕的,他只能叩頭答應,還要裝著欣喜的樣子。

這就是納蘭性德,他想要一個理想的自己,但現實又不允許他「恣意妄為」。

就像他在後來的《浣溪沙》中寫的那樣:「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一樣,這個時候的納蘭,是惆悵的。

納蘭性德不僅在仕途中惆悵,在感情上,他更加惆悵。

根據《納蘭性德婚姻略考》記載,約在納蘭性德十五六歲時,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段感情。而這位進入納蘭心扉的女子,出自滿洲正白旗的 舒穆祿氏,這位舒穆祿氏小姐的母親和納蘭明珠是親兄妹,換句話說,舒穆祿氏小姐是納蘭性德的表妹。

明珠在朝堂上發跡之后,舒穆祿氏從外地來到京城探望舅舅。來到明珠府邸,在嬤嬤的引導下,舒穆祿氏進入舅母的院子。

那是仲春的清晨,紅花落滿地,一個明艷的公子正好從舅母房中出來,在院子里的轆轤金井邊,二人相遇, 一個進院,一個出院,驀然相逢,便扎根心底。

幾年后,納蘭性德為表妹寫了一首《如夢令》: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一句「 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開了二人的情竇。然而,性德寫這首詞時,表妹已經入宮。

那時,納蘭和表妹舒穆祿氏在府中邂逅,後來相知,二人共同吟詩,同窗剪燭,同游花海。然而,美好的相遇猶如曇花,因為八旗女子都無法逃避一項制度—— 選秀

最終,才貌雙全的表妹被選入皇宮,從此蕭郎為路人。康熙十三年,當時納蘭性德尚未考中進士,康熙的元配皇后赫舍里氏去世,宮中舉辦隆重的葬禮,納蘭性德曾化妝成僧侶入宮誦經,在宮中,一個穿著袈裟的假僧侶和一個穿著麻衣的宮妃四目相對,他們不能說話,但淚流四行。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人生于世,會遇到許多美好。但不是所有美好的人或事物都會被我們擁有,相遇了,即是美好。

三、無限傷心事,當時是尋常

康熙十五年,納蘭性德考中進士,到了成家立業的時候。納蘭明珠千挑萬選,最終選定了兩廣總督兼兵部尚書盧興祖的女兒盧氏。

當時,納蘭性德尚未從與表妹的情感中走出,他根本無意「戀愛」,更無意婚姻,整日忙著編他的《通志堂經解》。但婚姻是父母之命,當他穿上吉服,挑開紅蓋頭的時候,他驚詫,她驚艷。她成了走入他心扉的第二位女子,也是他的原配妻子。

盧氏祖籍北京,幼年在廣州長大,她有南方女子的溫婉,更是家學淵源。納蘭性德這時才發現,婚姻是如此美好。

于是,納蘭性德寫下了:

水榭同攜喚莫愁,一天涼雨晚來收。

戲將蓮菂拋池里,種出花枝是并頭。

他和她牽著手在水榭散步,看著夏雨淅淅,池塘里芙蓉出水,走近一看,竟是并蒂蓮。納蘭性德在《畫堂春》中寫道「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就是如此情形吧。

新婚不久,納蘭已經成了御前侍衛,在宮中值守,他不能隨意回家。望著宮墻之外,納蘭性德吟道「 獨自立瑤階,透寒金縷鞋」,他想回家,因為家中有他的愛人。

康熙十六年,盧氏為性德生下一子,一個月后,盧氏因體虛感染風寒而死。妻子去世后,納蘭性德仿佛掉了魂,半個月后,在祭奠妻子時,納蘭性德寫下一首《青衫濕·悼亡》。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

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

在古代,紀念亡妻的詩詞有很多,我們讀過蘇軾的「 十年生死兩茫茫」,也讀過元稹的「 惟將終夜長開眼」,然而,納蘭性德的細膩,讓未亡人沉醉。一句「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

」就成了悼亡詞的另一高峰。

雖然納蘭性德在此后還會有兩段感情,但她們都沒能代替盧氏在性德心中的位置。納蘭性德此后寫下多首紀念亡妻盧氏的詞,其中有一首大家最為熟悉: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當時的「春睡」、「茶香」是那麼難得。「 當時只道是尋常」7個字,把一切美好都印在了心里。

盧氏去世時,納蘭性德已經升為一等侍衛,他除了站崗,更多的是陪伴康熙,《清史稿》云:

令賦乾清門應制詩,譯御制松賦,皆稱旨。

意思是,納蘭性德在康熙面前值守,康熙讓他在乾清門前作詩,翻譯御制松賦,性德每次都能讓康熙滿意。

後來,康熙到塞外出巡,納蘭性德隨行。看著千軍萬馬翻山越嶺,看黃沙荒草,聽孤雁唳鳴,納蘭性德又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賬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在塞外,納蘭性德沒有寫「長河落日」的景色,更沒有寫「但使龍城飛將在」的情懷,他寫的是對故鄉的思念。一山一水,一風一雪,這納蘭的情懷。

四、清吹那堪聽,薄福薦傾城

作為朝堂新貴,納蘭性德喪妻之后,自然不會永遠做鰥夫,很多人擠破頭想和明珠成為親家。不久后,納蘭性德便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二段婚姻,她的續弦夫人 姓官

現有的史料對官氏記載得很少,根據他的老師徐乾學寫的《納蘭君墓志銘》記載,官氏的父親曾是朝廷的「 光祿大夫、少保、一等功」,但具體是誰,并沒有指明。不過,從他的官祿可以推測,此人大機率是滿洲功臣或外戚。

納蘭性德骨子里是個浪漫的人,所以,他和官氏的婚后感情應該還算和諧,這從很多詞作中可以看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納蘭性德心中,續弦的妻子并不如原配盧氏。因為納蘭曾在《沁園春·夢冷蘅蕪》中寫道:

鸞膠縱續琵琶,問可及、當年萼綠華。但無端摧折,惡經風浪;不如零落,判委塵沙……

這里的「 鸞膠」特指續弦后娶的意思,而「 萼綠」是指仙女。納蘭的意思是說, 我第二任妻子官氏雖然不錯,但我還是更喜歡元配妻子。或許,納蘭性德打心眼里還是更喜歡南方姑娘吧,而他的續弦妻子官氏大機率不是。因為接下來,另一位江南女子出現了在。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第一次南巡,納蘭性德隨駕。在煙雨江南,納蘭性德在他的摯友顧貞觀的介紹下,認識了一位奇女子,她的名字叫 沈宛,是一位風塵女子。

這一年,是納蘭性德人生的倒數第二年,沈宛也就成了他人生中最后的女子。

初遇沈宛,應該是在一個水面的畫舫上,水面上的花朵雖然已經凋謝,但納蘭性德還是覺得她們比綻放還要美。因此,他寫下了《夢江南》:

江南好,何處異京華。香散翠簾多在水,綠殘紅葉勝于花。無事避風沙。

由于雙方「身份」懸殊,納蘭性德不能名正言順地將沈宛接入家中,他只能將她安排在城外的宅子里,二人常常閉門幽會,度過了一年的美好時光。

康熙二十四年的春天,納蘭性德染上風寒,但好友相邀一聚,納蘭性德不顧家人勸阻,仍堅持出門會友。在酒會上,他忍不住多飲了幾杯,一醉一詠三嘆之后,納蘭性德一病不起。當年五月三十日,這個讓世間傾倒的男子英年早逝,虛歲僅31歲。

正如納蘭自己寫的「 乍聞風定又鐘聲,薄福薦傾城」一樣,他曾是傾城男子,但無奈福薄。

他雖然離去了,但他的浪漫仍在。

五、一曲納蘭詞,心事幾曾知

若干年后,曹雪芹寫了一部《紅樓夢》,當和珅把《紅樓夢》呈現給乾隆帝時,乾隆感嘆到: 「此乃明珠家事也!」實際上,納蘭明珠和曹寅(曹雪芹祖父)都是康熙的寵臣,曹雪芹和納蘭性德在家世、經歷和社交環境中,有許多相似之處。曹家和納蘭家都在紙醉金迷之后逐漸走向沒落, 只有《納蘭詞》和《紅樓夢》成為了永恒。

民國詞人況周頤曾評價納蘭性德:

納蘭容若為國初第一詞手。……承平少年,烏衣公子,天分絕高。獨惜享年不永。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納蘭性德是清朝詞壇的巔峰,可惜,天不假年,他英年早逝。幸運的是,他留給后世的348首詞,都是經典。 《納蘭詞》不僅在清代詞壇中享譽盛名,在中國文學史上,他也占據了一席,是一座光彩奪目的豐碑。

有人說,納蘭性德就是北宋的晏幾道;也有人說,納蘭性德像極了南唐后主李煜。 筆者認為,詩詞文化是相通的,不能因為納蘭性德風格婉約,就給他身上套上前人的影子。

實際上,納蘭性德不僅在詞作上成績斐然,在其他的文化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編纂的《通志堂經解》曾一度風靡,後來,他將自己熟讀經史的感悟寫了下來,編成《淥水亭雜識》,其內容包含天文、地理、歷法、音樂、佛學、文學和考古等諸多方面,對后世影響深遠。

立功、立德、立言,這是古代士大夫成功的三大標志,納蘭性德完成了「立言」。他的人生雖然只有31年,但皎潔如月,纖塵不染,仿若是上天饋贈給人間的禮物。

有人說,我們應該多贊美那些為古代中國、古代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將領;應該多贊美那些為民請命、鞠躬盡瘁的歷史人物。 筆者對此是認同的,但是,筆者同樣認為,中國古代不僅僅有政治軍事,更有文化。中華五千年文明,文化是民族的潤滑劑,是民族的靈魂,而那些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的人,也應該得到歌頌。

所以,筆者贊美浪漫而真摯的愛情,也敬佩才華橫溢的詞人。 納蘭就是納蘭,他是婉約的,是浪漫的,是清朝第一詞手,是大清第一浪漫情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