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的謀逆案:六位宗室卷入其中,乾隆帝卻沒殺一人
2023/07/07

清朝前期,宗室謀逆的案件時有發生,特別是在康熙年間爆發了激烈的儲位爭奪,這場斗爭一直延續到雍正年間。乾隆帝即位后,改弦更張,恢復了一些人宗室身份,還是釋放了被囚禁的宗室。然而,此時卻又發生了一場謀逆的案件,六位王公宗室卷入其中。但乾隆帝沒有像他父親那樣大興殺戮,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康熙帝的嫡孫

這場謀逆案的主角是康熙帝的嫡孫弘皙!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弘皙出生,他的父親就是當時的太子胤礽。弘皙雖然排行第二,但由于他的長兄夭折,所以實際上他是康熙帝的嫡長孫。如果沒有後來廢太子的事情,將來皇位肯定會是弘皙的。胤礽雖然被廢,但是康熙帝仍然很喜歡弘皙,據前來朝貢的朝鮮使者觀察,「弘皙頗賢,難于廢立允礽」。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駕崩,繼承皇位的雍正帝在第二天下旨,準備冊封弘皙多羅郡王。第二年,雍正帝下旨在城外二十里的鄭各家莊修建了一座王府,讓弘皙率領家人前去居住,每月可以來城內一次,參加各種活動。

此時,弘皙已經三十歲了,而雍正帝的愛子弘歷年僅十三歲。

二、弘皙謀逆大案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雍正帝還冊封弘皙為理親王,成為同輩之中爵位最高的人,此時就連雍正帝的幾個兒子尚未封王。雍正帝在位時期,由于對宗室采取了高壓的政策,所以弘皙表現地非常低調。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駕崩,繼承皇位的乾隆帝改變了對宗室的高壓政策,弘皙聞風而動,對皇位產生了想法。

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乾隆帝下旨,指責弘皙「行止不端,浮躁乖張,于朕前毫無敬謹之意,惟以諂媚莊親王為事,且胸中自以為舊日東宮之嫡子,居心甚不可問。」原來,弘皙向巫師詢問,「天下太平與否,皇上壽算如何,將來我還升騰與否「,他還仿照朝中制度,在自己的王府里設置各級官員,還與其他王公宗室暗中聯絡。

三、無一人被殺

經過一番審訊,乾隆帝發現與弘皙交往密切的宗室主要有五個人,分別是莊親王允祿(康熙帝第十六子)、弘升(康熙帝之孫、恒親王允祺的長子)、弘昌(康熙帝之孫、怡親王允祥的長子)、弘普(康熙帝之孫、允祿第二子)、寧郡王弘晈(允祥第四子)。不過,乾隆帝吸取了父親的教訓,這次他沒有誅殺一個宗室成員。

主犯弘皙被革去爵位,于「東果園永遠圈禁「,并將其開除宗籍,改名為四十六。其他人也受到了一定的受罰,但有些人很快就重新受到了任用,只有弘昌被終身囚禁,死后也沒有得到謚號。乾隆七年(1742年)九月,弘晳病死,終年四十九歲。這個案件是康熙晚年儲位之爭的余波,此后清朝再無這樣的謀逆案件了。

參考資料:1.《清史稿》;2.《清實錄》